【多彩新论】三产共兴高原美 清水源自龙羊峡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高原古水道,大河第一峡。

东经100度,北纬36度,经纬交错下的龙羊峡新彩焕发——

“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借力水光互补调节技术迎来闪亮“第二春”;奇峰绝壁、高峡峻岭,与市场资本携手共建,乘船揽胜龙羊峡航道引得四海游人不远千里奔赴;承自然禀赋、强科技养殖,国内三文鱼六成产自龙羊峡……

高差势能,牵引轮机旋转;碧波绿水,撬动旅游增量;水文水质,反哺高原渔业。探访龙羊峡,比惊喜更深刻的是惊艳,也引发我们更多的追问和思考:一道黄河水,何以演绎出三产共兴的高原传奇?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又当如何实现“两手共抓”?

f17b4a2bb45992706596a6d09a31efaa_1719452234743298.jpg

奇崛壮美的龙羊峡大峡谷。

历史的烽烟中,龙羊峡是见证国家奋起图强的地理坐标。从1976年到1989年,数万建设大军,依靠人拉肩扛,在黄河上游建成曾代表中国水电工程最高水平的龙羊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天下黄河贵德清,清水源自龙羊峡”的生态旅游美名;高原冷水三文鱼的新晋“青字号”农特产品名片……一个个新标签,为奇崛壮美的龙羊峡大峡谷,建构起更为丰盈而立体的新形象。

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不相悖,前者为后者提供强劲支撑,后者是前者的坚强后盾。回溯龙羊峡“前世今生”的发展脉络,或许更能知晓其中真意: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定当收获“生态回报”,不遗余力推动绿色发展必定会有“绿色馈赠”。

63ec2c04ed9f71f705a5c8106af3f049_1719452011864810.jpg

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为黄河贵德段一景。

扛起“源头责任”,修炼“俯下身种好树”的静气定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能不能做好生态保护文章持续擦亮“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靓丽名片,是青海上下站在一域服务全局的肩上之责,也是生态保护“俯身种树”成效几何的评判标准之一。

坐拥76.8公里黄河河道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突出重点水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黄河上游水生态修复,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黄河流域生活垃圾清理百日攻坚、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全方位“体检”,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治水先治源。贵德县守护黄河的探索证明,只有洞悉水与岸唇齿相依,才能更好把握要什么、弃什么、禁什么、干什么,也只有持之以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高水平保护方能景象更新。

5f79cefc897b6db8cecd9925e7b85674_1719452451280798.jpg

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一景。

把握“产业先机”,锤炼“跳起来摘桃子”的胆识魄力——

2012年,被誉为中国光伏产业的转折之年,欧美“双反”的大棒,令行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冰点危机”。也是在这一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投支持下,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落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并开创“水光互补”新赛道。

产业如潮,有涨有落。与涨潮时的风生水起相比,承压向前更显难能可贵。在前景可期的光伏产业短暂遇冷时,青海“跳起来”谋划产业布局、争取政策支持、深化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才有了如今龙羊峡水电光电“梦幻联动”,“光伏海”闪耀塔拉滩。

产业发展,既要着眼长远抓住潜在机遇,也要快人一步把握市场风口。在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期,龙羊峡招引企业,抢前抓早布局三文鱼产业抢滩“蓝海”,而今顺应消费者对新鲜的需求,上马智能化生产线,一条三文鱼从“出水”到“出厂”压缩到2小时。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从水光互补发电站到三文鱼产业,龙羊峡用实践生动定义“跳起来摘桃子”:它不是好高骛远、盲目冒进,而是要找准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加压奋进的长期主义、守正创新的躬身入局,缺一不可。

从山川纵横到水滨湖畔,从生态文明到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让好山好水释放综合效益,一个“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的龙羊峡更令人无比期待。


上一篇:油价年内第六涨要来,加满一箱或将多花11元

下一篇:让旅游更有看头有玩法!贵州新文旅这样做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