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安顺市西秀区“兵支书”奋战乡村振兴一线侧记
来源:贵州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6日

曾经,他们投身绿色军营,一身戎装绽放热血青春;如今,他们“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时刻保持严谨的作风和坚韧的品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近年来,安顺市西秀区大力实施兵支书基地工程,持续挖掘和总结一批兵支书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兵支书”工作;坚持把优秀退役军人储备为后备力量,把优秀的后备力量培养成“兵支书”。到2023年底,西秀区有退役军人14850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3315人。目前,储备村优秀退役军人后备力量328名,“兵支书”171名,分布在125个村(居),其中合作社55人,担任合作社法人的29人,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34人。

乡村振兴“桥头堡”

2021年以来,西秀区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边探索实践、边健全机制”的工作思路,以“兵支书之家”建设为平台,以强化“兵支书”队伍建设为主线,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兵支书”及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助贫帮困、维护稳定、产业发展等工作;区级共评选20个创建宜居乡村先进村,其中11个为“兵支书”所在村。

为拓展“兵支书”工作经验,近年来,西秀区持续做好兵支书“选、育、管、用、待”等环节工作,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同时,投资650余万元建成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兵支书”之家、荣誉室等九个功能室为一体的“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搭建起军地联合、资源整合、内容融合、实践聚合的军地一体化服务平台,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牌为贵州省“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基地。同时,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军地实践中心大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建立专家库、讲习文艺活动、兵支书库,推动查看资料、数据分类、在线预约等功能智能化。组建24个乡级退役军人服务站、273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由村委主任兼任站长,为“兵支书”工作提供更广阔阵地。

为把“能力提升”作为“兵支书”队伍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开展培养、专家、帮扶、关怀“四大行动”,以“兵支书”专题培训、实战实训、心理疏导为主开展专家行动,帮助“兵支书”快速提升履职能力,目前已培训260余人次。近年来共有59名退役军人获得全国、省、市、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最美退役军人”、双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兵支书+”助产业发展

以贵州省“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基地建设为契机,搭建“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展示平台,集中展品330余个,接待省内外商家及考察团36批次600余人。与相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向省外多地发送展品265批次进行品鉴,销售额达30多万元。同时,开辟“贵州省兵支书产业联盟”平台窗口,累计在平台上架销售单品106个。

西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目前全省唯一挂牌的“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基地”,在展厅内长期提供展位,形成一站式以了解退役军人产业为主的展示平台,通过“为车主找货,为货主找车”的运营模式,从最初的30余种单品发展到如今的100余种产品,将该区退役军人企业所生产、加工的大米、林下菌等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青岛、贵阳等地。同时与相关公司合作,整合全区以退役军人(兵支书)为主的产品和产业资源,让退役军人抱团形成“兵支书+”模式,通过这个运营平台带动引领,将“兵支书+”西秀产业、西秀产品与市场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市场共享,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利用产业平台的优势,该区岩腊乡松林村兵支书张富坚带领村民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松林村的种养殖产业已有了质的飞跃,全村养牛数量达到700多头,辣椒和生姜产业种植分别达到700亩和400余亩,天然水库生态养鱼约为4万条,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9月,伍平来到罗仙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便在产业上下功夫,大力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在伍平的带领下,罗仙村道路整洁美观,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农旅一体化是罗仙村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依托现有的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做到产业兴旺,助力村民致富增收。”在安顺市西秀区东关街道罗仙村“鱼菜共生”基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伍平信心满满地说。扎根基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西秀区各乡镇,像伍平这样的“兵支书”不计其数。

同时,西秀区还将“兵支书”经验拓展到“兵经理”“兵校长”“兵队长”“兵专家”体系建设中,在全区范围内筛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育;组织、引导优秀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兵校长”,定期开设党史知识、国防知识公开课,传承红色基因;以“兵队长”为纽带,将村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与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务助理”、政法综治工作力量等形成合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充分发挥兵支书、兵主任、兵经理在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兵支书”敢啃硬骨头、敢打歼灭战的特点,引导“兵支书”在脱贫一线攻坚拔寨。像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轿子山镇青山村那样,通过“兵支书”带领发展村社合一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组建由兵支书杨勇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产业发展专班,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村级指挥长等参加会议,对重难点问题实施“台账式”推进,并及时对产业发展格局因时因势优化调整。该村通过一系列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以“休闲、研学、康养”为一体的农文旅基地,到2023年,有5户村民开设了民宿,茶叶生产研学基地接待游客5000余人,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0余万元,2023年8月,茶岭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贵州民族报记者 李析晁 


上一篇: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如何预警?一文了解

下一篇:2024年“国防七子”人才安顺体验行举行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