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贵州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4日

红色,是多彩贵州最鲜明的底色。


从高空中俯瞰,贵州最耀眼的一颗“红星”——遵义会议纪念馆静静伫立,诉说着不朽丰碑。


1935年,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创下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红军长征足迹遍及贵州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


90年砥砺奋进,90年沧桑巨变,革命老区步履铿锵,激荡着澎湃的脉动与力量。


作为当年长征时红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等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中调整着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姿势,推动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岁月,见证了一种精神的沉淀,一片土地的变迁。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012.png

交通巨变,跑出贵州速度


1934年底,黎平高屯少寨,中国工农红军行经于此,看到进入村寨必经之路的桥破败不堪,便与群众一起搭建起一座新木桥。当地村民称之为“红军桥”,并世代守护。


90年光阴飞逝, 从“红军桥”的鱼水情深,到“万桥飞架”的现代奇观,今天的贵州,3万多座桥梁星罗棋布,全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


一座“桥”联结过去与未来,更承载着我们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赤诚初心,也突破山水阻隔。


微信截图_20250114002759.png

全省每年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8700公里,“县县通高速”连接千家万户;


南北向的渝贵铁路—贵南高铁,西北东南向的成贵高铁—贵广高铁,东西向的沪昆高铁运行,“高铁大动脉”打通纵横坐标;


贵州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3吨“青蟹”从印度加尔各答飞抵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空中丝绸之路”推开世界之窗。


…………


微信截图_20250114004410.png

时光无言,山河为证。交通建设奇迹的背后,是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反映出新时代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铿锵步履。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多向衔接开放通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曾经的开放末梢成了开放前沿,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贵州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打破不沿边、不靠海的地域掣肘,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以宽阔的视野和格局,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微信截图_20250114002913.png

家园蝶变,涵养民生温度


走进遵义市板桥镇娄山关社区,有两个场景让人动容——


一条返乡创新创业街上,100余家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古镇度假村、冷水鱼农庄、枫林农家乐等各具特色,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里,群众不仅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更是红色精神的弘扬者,人人都会讲红色故事、家家都有红色印迹氛围浓厚。


这个在当年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下,由1471户多民族居民聚居的社区,以红色精神与民族团结和谐的双向奔赴,折射出贵州着力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决心和行动。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112.png

红色沃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立足于自身多民族聚居的深刻思考,贵州深挖红色资源中的民族团结元素,推进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


安顺弄染,“弄染结盟”的红色故事,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领着这个布依族村落走向幸福——村里建起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村民当起红色讲解员、“农文体旅”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302.png

2024年12月30日晚,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演出的侗戏《侗寨琴声》作为唯一的基层院团参与,《侗寨琴声》剧目是选自黔东南多个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剧目编排涵盖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


黔东南榕江加宜苗寨,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鼓舞着这里的人们,干群一心,苦干实干——修建红七军驻地旧址历史陈列室、打造民宿群、建立农产品体验馆,旅游业态丰富,村民日子红火。


…………


不禁回首,在贵州深耕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融合的坚实足迹里,越来越多美好家园建设的图景,勾勒出共绘同心圆、共筑幸福梦的脉络,更让这片革命老区土地的力量温润而饱满。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155.png

红色裂变,拓展精神维度


摊开贵州地图,一个个红色坐标璀璨夺目。


“转折之城”遵义,遵义会议会址,90年前,飘扬的红旗,正是从这里出发,走出一条“红飘带”;


“曙光之城”黎平,中央红军入黔首站,1934年12月18日,决定红军进军路线的“黎平会议”在此召开;


“阳光之城”罗甸,红水河滋养的“右江”革命老区,1932年9月,在此成立贵州第一个红色支部——蛮瓦支部。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043.png

放眼望去,全省2000多处革命遗址、750多处长征文物,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该如何传承?


“做好‘红色 +’文章”,贵州以实际行动作答——


乌蒙山间,金沙后山镇,一条“红旗渠”流淌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游悬崖峭壁、忆烽火岁月、悟长征精神,“红色 +文化”,点亮文旅融合新灯塔;


梵净山脚,印江五甲村,一棵“会师柏”见证着这片革命老区的绿色崛起,采茶叶、品酒香、读红诗,“红色+ 山水”,上演红绿融合新故事;


北盘江畔,贞丰花江村,一座“红军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向上看高桥、向下赏花江、寨内听红军故事,“红色 +旅游”,孕育桥旅融合新希望。


…………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507.png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而今,遍布贵州各地的红色景点蓬勃发展,每一处皆红色基因与地域文化对话,每一景皆党性教育与旅游体验交融,凝聚成贵州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以红色资源筑牢信仰之基、用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微信截图_20250114003423.png


【记者手记】


90年前,红色的星火,划破夜空,在遵义点亮,照亮了一条通往辉煌的前行之路。


90年后,飘扬的红旗,漫卷山河,在贵州大地上,绘就了一条璀璨夺目的“红飘带”。


行走贵州,记者终于明白,这片土地上的红为什么总是那么耀眼,因为红色的光,一直引领着贵州奔跑。跑出“万桥飞架”,跑出“山乡巨变”,跑出“非凡成就”,更跑出“多彩贵州”的精彩蝶变。


翻开“贵州革命老区相册”,每一处变化的光景里,每一个奋进的故事中,都镌刻着“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充盈着贵州人民“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铺展着革命老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欣欣景象,书写着新时代里“扬帆奋进正当时”的红色诗篇。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看到,明大势、勇担当、善作为的贵州,意气风发、昂首前行,继续踏上充满荣光与希望的远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美国发布新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商务部回应

下一篇: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8年)》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