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镇远和平村旧址:抗战历史的见证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7日

镇远和平村旧址简介:


黔东南州镇远县和平村旧址位于镇远卫城和平街南侧,正门临街、坐南向北,整个旧址由前院和后院组成,院墙内有办公楼、礼堂、医务室、监禁室、哑子室、米库、厨房及监视塔等单体建筑14栋,占地面积达6422平方米;院墙高8米,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米,布局严谨。由于该旧址在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国际影响力,2006年5月,镇远和平村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据了解,和平村旧址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时期收押日军的俘虏收容所,是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其全称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的和平村,于1938年2月成立于湖南常德盐关,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随着战局的变化,后迁至湖南辰溪,并在1938年12月迁至镇远,1944年12月迁往重庆巴县,1946年4月撤销,在镇远的时间长达6年之久。


1.jpg

镇远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寿军:

用好红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


“1938年12月至1944年11月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镇远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寿军说,镇远和平村旧址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俘虏收容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jpg

从1939年8月起,在时任国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以及第三厅中大量中共地下党员的推动下,经过教育改造后觉醒的日俘组织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和平村研究班、和平村训练班等反战组织,这些反战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反战宣传活动,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寿军介绍,20世纪50年代,镇远和平村旧址除原高大围墙基本保存完好外,其余大部分原建筑已遭拆毁。1986年,根据原反战同盟成员长谷川敏三等相关人士共同回忆和平村原有房屋建筑布局情况逐步复建,于2009年12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3.jpg

“旧址内现在收藏的文物藏品,有些是反战同盟盟员20世纪80年代回访时赠送的日文书籍、字画、影像资料及木雕观音像,有些是从日本等地收集到的珍贵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吴寿军说,近年来和平村旧址进行了一系列提质升级工作,计划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完成新的展陈提升工作,赋予红色地标独特新韵,传承好红色基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发挥生态优势展现美丽贵州新风采|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国宝回归!美方返还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