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创建文化惠民品牌三项举措,大幅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实施创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项目共200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设备高质量发展项目318个,“城市主题书房”建设项目106个,88个县(市、区)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服务,促进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高质量发展。此外,连续五年实施贵州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有力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方面,各地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少数民族节庆等,提前谋划、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三下乡”“大地欢歌”、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群众歌咏、文艺展演、广场舞大赛、主题音乐会、四季村晚、村歌等活动。同时,各地结合民族特色,创新推出群众广泛深度参与的路边音乐会、村超、村BA、村T等活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赢得巨大声誉。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全省共组织开展4879场(次)群众文化活动,惠及群众达2715万人次;端午节期间,全省组织开展传统民俗活动176项400余场(次)。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1.96万场(次),参与活动总人次达3942万。
在创建文化惠民品牌方面,开展了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工作,共评选出42个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活动中,我省音乐类作品《守望·撒麻》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2025年,组织实施了第二十届“群星奖”贵州赛区评选活动,目前正组织力量精心打磨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复赛,力争斩获佳绩。我们先后制定印发《2025年贵州省“四季村晚”活动方案》《贵州省2025年“村歌”示范展示活动方案》《关于抓好2025年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方案,指导各示范点有序开展活动,对群众品牌活动进行支持,持续不断提升村超、村BA、村晚、村歌、村T等“村”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