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苏联援华飞行战斗小组|一座英雄碑 铭记中苏情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1日

8月20日,乌江边上的铜仁市沿河自治县祐溪街道坝坨社区,偌大的金角罗夫广场上,一架绿色的轰炸机模型蓄势待飞,还有群众自发向金角罗夫碑柱敬献鲜花。81岁的李启武老人指着远处青山说:“山顶还有金角罗夫烈士墓和纪念碑。”

这座武陵山深处的县城,缘何矗立着国际主义战士的丰碑?一段镌刻在历史记忆里的中苏并肩抗战往事,随着记者的探访逐渐清晰。

沿河自治县金角罗夫广场。.jpg

沿河自治县金角罗夫广场。

抗战英雄陨落乌江

“3架飞机在沿河县城上方超低空盘旋,该县当局多次用电台与之联系失败,敌我难辨,只能命令当时的淇滩乡公所严密监视,保护群众安全。”亲见飞机降落的李启武父母曾多次向后代讲述当时的情形。

1940年1月10日下午3点,3架飞机准备在县城南面乌江河中一沙洲降落,前两架稳稳地降停在沙洲上。因沙洲停不下,为避免与已降停的前两机碰撞导致机毁人亡,第三架飞机果断横向乌江着陆,机上3名飞行员被迫跳伞。

当天,县保警队30余名士兵率县城赶集的、附近的男女老少举起锄头、扛着扁担奔向沙洲,注视着飞机里的一举一动。县府秘书用普通话和英语询问,对方的回答无人听懂。僵持间,一飞行员拿出一个干粮袋和一张中国地图,干粮袋上用丝线绣有“来华助战洋人”,方知他们是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员。

原来,当天9名苏联援华飞行员驾驶3架轰炸机,从桂林起飞前往南宁上空与日军交战,执行完任务后返回重庆途中,因遇大雾迷失航向,飞至沿河境内乌江上空,燃油耗尽,只能就近迫降。为了不伤及群众,他们选择迫降于乌江中的沙洲。

省里接报后,立即指示沿河妥善安置苏联飞行员,组织力量搜救3名跳伞的飞行员,对坠机现场进行保护和勘察。不幸的是,苏联空军上尉金角罗夫已当场牺牲,一名飞行员受伤。

17527456933361 (1).jpg

树碑立传铭记英雄

“得知是援华抗日的苏联飞行员,沿河各界非常敬重他们。”沿河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体珍说,有的群众主动接飞行员到家居住、养伤,送去慰问物资。沿河船业公会号召船主、船工积极出力义务拆卸、运输3架轰炸机。

1月12日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五千余名各族群众送别金角罗夫烈士。这位空军上尉的灵柩安葬于县城西岸。为永久纪念这段中苏情谊,从1953年起,当地4次迁建扩建纪念设施,并修建了金角罗夫广场。贵州省政府将金角罗夫烈士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清明,当地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中小学生都会前往金角罗夫烈士墓扫墓献花纪念烈士,代代相传苏联空军援华抗战的故事。

乌江水位下降时,能看见金角罗夫的牺牲地河坝沙洲。.jpg

乌江水位下降时,能看见金角罗夫的牺牲地河坝沙洲。

乌江明珠安居乐业

昔日战机迫降的沿河,如今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

乌江航运扩能三级航道项目,正经过苏联援华战机曾降落的沙洲旁。近年来,乌江梯级水电站、乌江百里画廊、河道整治等重大项目接连完成。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已让昔日的江边小城沿河成为乌江明珠。

如今的沿河,县城高楼林立,绿树掩映,城市面积已接近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人。交通、通讯网络发达,城区道路四通八达,沿榕、沿酉等3条高速穿境而过,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如今的沿河,矿产加工、风电光伏、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方兴未艾,去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5.62亿元。现代农业全面开花,茶叶、红薯、鲜食玉米等特色规模产业强村富民。

如今的沿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3.2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上一篇:【多彩新论】从数博会洞见智慧未来

下一篇:贵州新增2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