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全国科普月”活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创新。
平台创新,注重打造新时代科普活动新品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以往在每年9月举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明确为新的“全国科普月”。这“日”和“月”一字之差,不仅是时间跨度的简单拉长,而且是对这一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成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法律层面明确“全国科普月”这一新时代科普活动新平台,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组织创新,注重发挥各类科普主体作用。本次“全国科普月”活动实现了贵州省科普活动组织和参与度的新提升。活动由37家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办,全省各级各类科技团体、高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参与组织,其动员部门单位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在贵州主题科普活动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形式创新,注重提升各类科普赛事质量水平。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可以促进不同领域和地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25年贵州技能大赛暨第二届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旨在提升全省数字经济技术应用人才的整体素质;防震减灾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重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2025年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为培育和发掘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手段创新,注重运用数字化新科技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很多活动以VR/AR、科学实验、科普剧等沉浸式方式开展,切合公众需求,群众参与积极。多个活动通过科普App、公众号、微视频等线上平台展示推介,内容新颖,充分展现了科普即时性、便捷性。科学电影巡映与红色电影展映,将为公众打造科学与红色文化交织的视听盛宴。
内容创新,注重展现贵州特色优势科普资源。省科协将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科普月期间正式发布《十万个为什么·贵州》系列图书,这是全国首本《十万个为什么》地方篇系列图书,将全面、科学、真实、有趣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自然地理、科学技术、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此外,安顺市将开展“桥见科技 桥见未来”主题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贵州桥梁创造的高速平原奇迹和贵州交通的发展历程;黔东南州将开展“彩”绘千年——苗族彩色蜡染重生之旅研学营,增强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热情。
上一篇:影响大、覆盖广!贵州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亮点纷呈
下一篇:可持续科学与产业大会在贵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