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宣传部、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了2025年度“贵州省志愿服务之星”先进典型名单,推选出贵州省“志愿者之星”10人、“志愿服务组织之星”10个、“志愿服务项目之星”10个、“志愿服务村(社区)之星”10个。
平凡个体的不凡善举
十位“志愿者之星”是贵州志愿精神的生动注脚。满帮集团党建办主任刘宗勇从余庆县义工之家到满帮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始终情系助老助学与关爱货车司机;三穗县第二中学教师薛淇方十年耕耘,为留守儿童点亮“心阅读·爱陪伴”的灯火;都匀市广惠街道广惠社区党委书记许桂英26年扎根基层,构建起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化支持网络;省民族歌舞团演员李正提发起“水滴微公益图书馆”,行程万里惠及数万师生;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主任记者缪春云带领“快乐星期六”服务队,为易地搬迁孩子送去关爱与快乐;安顺公路管理局工程处路网运行监测部工作员刘涛22年无偿献血,用热血传递生命希望;中国核工业贵州化工冶金公司退休职工申孝军退伍不褪志,制作木凳、服务老人,清除城市“牛皮癣”,甘当“城市清道夫”;黔西市蓝天救援队队长刘正岭多次请缨国内外抗灾救援一线,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贵州建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春林长期捐资助学助医助贫,公益投入超数百万元;遵义市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陈桂银热心公益事业,长期结对帮扶困难群体,关爱“一老一小”。他们身份各异,却共同书写着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

萤光公益开展“新时代,我们如何‘学雷锋’?”主题讲座文明实践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汇聚力量的专业担当
“志愿服务组织之星”展现了团队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国家税务总局钟山区税务局志愿服务队打造便捷“办税圈”,精准帮扶困难群体;赫章县壹加壹爱心公益协会构建志愿服务网络,“筑爱1加1”等项目惠及万千人;黔东南州台江县“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抢险救灾冲锋在前,红色传承在肩;贵定县金南街道大同社区姨妈志愿服务队发挥女性亲和力,巧解邻里千千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贵飞团委立足航空报国,支教科普激发青少年航空梦;水城区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阅读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风华一临”志愿服务队发挥中医特色,深入基层送医送药;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萤光公益168志愿服务队聚焦社区治理与民生需求,服务精准常态长效;“中医中药 护佑健康”中医药文化科普义诊团牵头,推动中医药科普深入民心;“蓝焰黔行·两红爱民”志愿服务队源自消防,送水送物更送平安。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在各自领域深耕不辍,成为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力量。
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
“志愿服务项目之星”体现了志愿服务在满足特定需求上的创新与深度。桐梓县“童谣唱响新时代”以童谣为载体,润物无声育新人;安顺市家庭教育学会“心灯计划”聚焦留守儿童心理,点亮健康成长之光;毕节市委老干部局“桑榆护苗行动”发挥老同志余热,筑牢未成年人安全成长防线;三穗县“骑治行动”巧用外卖骑手力量,赋能基层治理;龙里县“黔韵说唱”用民族说唱传播党的理论,唱响时代强音;“贵州河流1+2行动”推动公众参与,守护绿水青山;“应急为民·平安黔行”构建四级联动体系,提升社会应急能力;“牵手星星的孩子·走进美美的空港”关爱孤独症儿童,助其圆梦蓝天;松桃自治县“蝴蝶妈妈”创新婚恋纠纷调处,守护妇女儿童权益;“蓝焰护苗”关爱行动,“蓝朋友”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成长。这些志愿服务项目立足社会需求,聚焦社会痛点难点,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治理的暖心阵地
“志愿服务村(社区)之星”是志愿服务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实平台。南明区花果园街道双塔社区构建楼栋工作网,提供多元便民服务;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志愿服务高地;汇川区上海路街道乌江恬苑社区推行“楼栋红管家”,实现志愿服务精准覆盖;钟山区红岩街道青年路社区弘扬“三线”精神,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创新“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服务效能;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建立两级互嵌模式,精准服务不同群体;松桃自治县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推动“三融”共治,促进民族团结与居民就业;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推行“七色”分类守护,全方位关爱“一老一小”;都匀市文峰街道文峰社区构建“银龄互助”体系,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新路径;晴隆县三宝街道新露社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以多元志愿服务精准满足特殊群体需求。这些社区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治理,成为居民信赖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