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黔滇两省交界处的黄泥河畔,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依旧满目苍绿。横穿村寨的茶马古道上,一块块泛着青光的石板,一栋栋用黄泥外墙修建而成的布依族特色传统民居,在1400多株金丝楠古树的掩映下,在无言诉说着这个布依族村落走过的百年岁月。
村寨的中央,一栋老屋正在装修中。驻村第一书记胡奇龙介绍,这栋老屋将装修成村文创中心,一项吸引各地网络主播来村里直播创业的“村播计划”,也将在老屋装修完毕后启动。
作为普梯村“共享乡村”计划的内容之一,“村播计划”是胡奇龙利用自己来自网信部门优势,通过孵化“青年创客”,以此助推乡村振兴的项目。
“广泛吸引最具活力的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胡奇龙道出“村播计划”实施的初衷。
普梯村与云南省富源县十八连山镇隔黄泥河相望,少数民族特色古墙、茶马古道、金丝榔古树、天生古桥、布依山歌古调、金丝榔古井、贵州龙古生物等独特资源,让普梯有着“七古村落”的美誉。
如何把文化资源转为乡村振兴的资本?2023年5月,从黔西南州委网信办来到普梯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胡奇龙一直在探寻答案。
与很多村庄一样,因缺乏产业支撑,地处偏僻的普梯村大量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以老年人居多,村庄“空心化”日益凸显。
“留不住人的村庄,注定没有未来。”反复调研后,胡奇龙意识到,只有吸纳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建设,把人留下来,尤其是年轻人留下来,普梯村的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胡奇龙的思考与贵州尚思众淼乡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付国不谋而合。
作为兴义市本土企业家,2019年开始,原本从事文化产业的曾付国开始转型投身乡村产业,先后在兴义市周边的石龙村、拉扯村等地投资运营乡村开发项目,积累一定的运营经验。一次偶然的普梯之行,让他萌生了参与开发普梯村的念头。
“村子的资源不错,但缺乏总体规划和运营,这些好资源被闲置了。”几经商议,贵州尚思众淼乡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普梯村村级合作社采取“合作入股”方式,共同组建了古寨里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目标是将普梯村打造为“深度体验布依田园生活的特色村寨”。
整合利用各级各部门专项资金1800余万元,普梯村实施了道路改造、环境整治、民居改造等项目,并修建了停车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了,如何把资源变为发展资产?总结以往运营乡村经验,多次“头脑风暴”后,曾付国等人决定引入时下较为流行的“共享”模式,在普梯村探索建设“共享乡村”。即:由公司提供免费吃住条件,吸引外地游客来到村里,让他们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发挥各自特长参与村里建设。同时通过量身定制一些产业项目,力争留住外地游客在村里创业,撬动各类资本投入村里发展产业。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乡村充满向往。共享乡村就是希望把这部分人吸引到农村,让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与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邂逅,进而碰撞出助推乡村发展的‘火花’,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向记者介绍“共享乡村”计划时,普梯村古寨里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正伟激情满满。
来自四川的沈正伟另外一个身份是普梯村青年创客团队负责人,运营有“老沈盘乡村”“普梯青年”社交平台账号。他经常带领团队在村里进行网络直播,在宣传当地民族文化、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荐“共享乡村”计划,招募青年人加入村里建设。
对前来参与乡村建设的年轻创客,在免费吃住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公司组织的直播带货、线下体验店、民宿建造及管理、环境卫生维护等业务。有创业意愿者,提供房租减免等优惠。
家住安龙县的贺朝霞此前在外工作了10多年,了解普梯村“共享乡村”计划后,今年,她利用自己掌握的扎染技术,在普梯村开了一家名叫“蜡蓝印象”的旅拍店。在她看来,村里提供的免费食宿,让自己的创业成本和压力减轻了很多。
虽然推出的时间不长,但“共享乡村”计划给普梯村带来的变化,让运营方收获很多惊喜:很多外地人来到村里后,与村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近距离感知了乡村,也推介了当地资源,带动了普梯村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生活成本低,提供免费食宿的成本并不高。多数游客在村里免费吃住一段时间后,对村里有了全面的了解。感动之余,回去后一般都带动更多的人前来村里,宣传效应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沈正伟高兴地说。
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村民思想观念。在古寨里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引导下,部分村民瞄准商机,把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为民宿,提供给游客租住。普梯村民组组长马家华带头将自家的一间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一个月的租金就有600元。目前,该组已有4户村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为民宿。
“把自家的房屋让给别人住,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大家的思想开始转变啦!”马家华感慨地说。
截至11月中旬,已先后有70多名外地游客前来普梯村参与了“共享乡村”计划,不少人一住就是1个月以上。
统计显示,这些游客年龄多在30岁至40岁之间,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不少人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他们来到普梯村后,纷纷发挥各自专长投入村里建设。
记者见到王建时,他正忙着为村里正在修建的悬崖帐篷民宿设计吊灯。来自山西大同的王建今年已是第三次来到普梯村。今年6月,他在网上看到普梯村“共享乡村”介绍后,来到村里住了一个星期。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让他深深迷恋上了这里。返回山西半个月后,他又回到普梯村住了一段时间。9月初,抑制不住对普梯村的怀恋,王建再次返回村里,开启了长住模式。
住在普梯村的日子里,王建利用自己的知识专长,为村里打造了很多微景观美化环境,参与悬崖民宿吊灯设计。他还准备投资80万元,租赁村民的房屋改造为民宿。
在“共享乡村”计划推动下,普梯村如今已引进资金搞起了餐饮,书吧、影院等设施,也投入了使用,13个悬崖民宿正在修建,一些有投资意向的项目正在洽谈中。家乡的发展,让不少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务工、创业。
胡奇龙透露,下步将利用普梯村进入全省“青年发展型村寨试点”契机,建立“春晖社”,吸引村里更多的青年人返乡投身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