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从2025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一年,全省林业工作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整体形势,在森林质量提升、林草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54亿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04亿元。
会议现场。
推进营造林提质增效,全省林业系统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86万亩,首次在年度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治理石漠化面积887.83平方公里,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48%。完成乡村绿化美化1.1万亩,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69%。
从严保护森林资源,扎实推进林草湿荒资源普查,全省违法占用林地案件同比减少20%。天保GEF示范项目有序推进,获批建设162个标准化林业站,播州区生态护林员管理模式获国家林草局宣传推广。
扎实开展“清风”“护绿行动”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案件同比减少50%。完成全省新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第三阶段调查评估,发现野生植物新种3种,为全省13.75万株古树名木统一购买保险,资源保护持续加强。
加快构建保护地体系,完成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上报,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我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达23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147家。
阿哈湖鸟瞰。(公园管理处供图)
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竹、油茶产业纳入省“3+5”特色优势产业,完成新建和改造油茶59.69万亩,建成年产300吨山桐子食用油中试基地。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达19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等25项林改配套政策。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率先建立由省级层面统一管理的林业碳票机制。
此外,全省林业系统还从守好防火防虫底线、推深做实林长制、推动科技创新三方面精准发力,全省森林资源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美丽贵州的“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林元 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