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积势而进!贵州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3日

【不负春光起好步 乘势而上开好局】

走进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风电场项目现场可以看见,所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早在去年11月就已全部实现并网通电,如今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项目是万山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重点新能源项目,也是铜仁新能源产业招商的一大亮点。

在威宁自治县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线区域,工人们操作大型机械设备有序作业,处处彰显着蓬勃的发展活力。“得益于这里的资源优势,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公司新能源产值已突破10亿元大关。”公司项目部负责人侃侃而谈。

在贵州招商引资项目中,新能源是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能源产业加速更新,贵州从重“数”到更重“质”,从“看产值”向“看新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在新能源产业链上“落地开花”。

加速聚链

实现集群发展

2024年,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86.5亿元。数据背后是贵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招商引资为大突破,打造新能源制造产业集群,从而推动能源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产业和发展优势。

项目建设是招商引资成果的充分展示和最好见证。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高效清洁能源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一期计划投资约52亿元,建设完成后可推动当地煤电产业向高效清洁方向转型升级。

作为毕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毕节聚力招引央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等“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截至目前,成功引进中核汇能、中国电投等20家500强企业落户,投资项目31个。

调转镜头,从地方到园区,遵义综合保税区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项目的成功招引,不仅是遵义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也是园区产业聚集的重大突破。

综述 第一张.jpg

遵义综保区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奠基仪式

作为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由贵州志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高达30亿元,分三期建设,拟建设1GWh至8GWh全钒液流储能设备生产基地。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行业领先的钒液流储能产业基地,公司还将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中担当作为,在助力地方经济转型中贡献力量。”贵州志喜科技有限公司蒋新喜说。

顺势而为

壮大产业优势

在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总装”车间,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2分钟就可抵达车间“OK线”,经装备检查后,再经过路况实测和性能检测合格,便运往全国各地。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有人进行零部件生产,有人在现场开展培训,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贵州长江汽车运营总监金亮说:“我们很有信心在一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吉利到长江,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2024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

一辆车,带活一条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标准“打法”下,观山湖区通过前瞻布局和龙头企业“吉利”,不断完善产业链体系。目前,该区已拥有30家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产品覆盖了电池、冲压件、座椅等多个领域,带动贵州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贵州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利整车项目从落地到追加投资、扩大产业布局,主要是贵州全力推进汽车产业由大向强转变,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产业政策,尤其是良好的招商政策和营商服务,极大促进了吉利整车项目。

综述 第二张.jpg

贵阳鼎山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软包磷酸铁锂锂电池

为推动产业链规模、做大做优新能源规模,眼下,贵州正创新实施“链主+产业”“基地+制造”“产品+市场”“配套+要素”招商,吸引年产20万套核心零部件生产配套、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灵动智能装备等一批关联项目落地,进一步做大我省整车配套产业集群。

做优服务

拓展发展空间

“从项目签约落地到征地拆迁和场平用了60天;建设110千伏变电站用了72天;从厂房立起第一根柱子到点火试产也只用了72天。”回忆项目落地大龙开发区的经历,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世春感叹:“真实感受到了‘贵人服务’和‘大龙速度’。”

作为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质供应商,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签约落地,目前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天津力神、日本松下、韩国LG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去年,公司完成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贵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先导的方式,不断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在贵阳贵安,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为主导产业后,对每一个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实行“一园一策”“一产一策”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产业生态;

在黔西南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基础材料、特色轻工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化工产业聚集区作为新的增长点,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到2027年可突破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力争超200亿元以上;

……

如今,贵州瞄准目标链上发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聚能起势结成产业硕果,惠企赋能做优企业服务链,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姚梅


上一篇: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民警提醒→

下一篇:同比增长32.9%!贵州专利转化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