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黄腊樱花园: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樱花经济”新亮点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1日

阳春三月,西秀区黄腊乡的樱花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5000多亩的园区内,约10万株樱花竞相绽放 ,雪白与淡粉交织的花海如梦似幻,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成为贵州春季文旅经济的亮眼名片。

近日,记者走进西秀区黄腊乡樱花园园区内,樱花竞相盛放,形成一片莹白花海,3月26日正式开园以来,便吸引上万游客前来打卡。如今的园区已发展成为集樱花观赏、登山休闲、摄影写生、山间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每年春季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

上海游客 孙佳颢:我是从上海过来看樱花的,我是觉得到了春天,我想过来赏赏花,然后正好我也是摄影爱好者,然后我也过来想拍拍照,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攻略,我觉得这一块的樱花整个的面积也是比较大,我到这边来以后,我也觉得就是这个地形,特别适合开樱花,因为它地形正好能凸显出樱花面积非常大,然后观感来说就是非常的壮观,我觉得这次旅行来说我也是不虚此行吧,就是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樱花海。

随着樱花进入盛花期,樱花园里游人如织。游客们漫步在蜿蜒的步道上,穿梭于烂漫的樱花林间,或是拍照打卡,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或是在樱花树下休憩,享受惬意的春日时光。登上观景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樱花绵延起伏,形成一片壮观的“樱花海”,让人心旷神怡。

广东游客 李秋莹:我是广东的,我听说这里的樱花很漂亮,所以我我们特意开车过来的,这里的花都挺漂亮的,赶上花期了刚刚好,也是挺漂亮挺震撼的。

贵阳游客 张彧:我们就是从那个贵阳赶过来,然后在小红书上面看到了这个很好看,然后想着拍这种古装的那种(风格)应该很出片,然后就直接一起过来拍照了,正好今天天气特别好,然后应该会很美,应该和那个汉服很搭,然后就穿上这个衣服。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游玩体验,今年黄腊乡在赏花活动上做足了文章。活动涵盖“跑一场、吃一顿、住一晚”三大主题 。园区特别优化了游览路线,新增观景台和便民服务点,游客可登高俯瞰连绵起伏的樱花林,感受“如雪似霜”的视觉震撼。除了这些,汉服游园和坡顶围炉煮茶等特色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黔东南游客 杨倩:我是从那个黔东南过来的,抖音、小红书看到漂亮,我们也喜欢拍照,几个朋友到这里来化妆、租衣服,都拍了很多,也很实惠,几个姐妹拍了照片,然后我们就喜欢刷朋友圈,发了以后留个纪念,年轻的时候可以多走走多看看,这个地方确实挺好,挺美的,有时间每一年我们都会经常会过来看花赏花。

围炉煮茶老板 黄进华:因为我们黄腊这边的特点就是说它有一个中高低,这样站在上面的时候,有一个俯视的感觉,我们可以从山上望到山下一大整片的那个樱花,然后就是太阳落山时候,可以看到夕阳西下,很唯美,那我们每一天都有接几百(人)次的客流量,一天收益是在7000至8000,上万都有。

赏花经济的火爆,也带动了周边餐饮、超市等消费,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樱花园内,道路两旁规划设置了摊点,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土特产和拿手小吃摆摊售卖,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在增收的同时还以热情友好的服务赢得游客的赞誉。

超市老板 丁明花:现在游客也多了,天气也好。肯定对我们超市的营业额是有大幅度的上升的。如果到星期六星期天的话,这个营业额还会上升的,游客他们来,我们也是能够(帮助),有些他们问路、需要帮助的,比如上卫生间,我们基本上都会提供的。对我们的生意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人家也会觉得我们这个地方的人特别热情、特别好客,也不会有什么负担觉得说到这个地方来玩会上当受骗,不会有这种问题。基本来说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玩的很开心。

据了解,整个樱花节期间,樱花节期间提供500余个临时岗位,涵盖保洁、摊贩、安保等,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西秀区黄腊乡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陈志富:2025年的开园时间是3月25日,预计整个花期持续的时间就是10天左右,盛花期就是在27号到30号之间,预计今年的游客量能达到15万左右,去年的游客综合收入为200万元,今年预计是220万元,同比增加10%以上。

近年来,黄腊乡还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打响“黄腊樱花园+乡村旅游”品牌。

西秀区黄腊乡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陈志富:为了提升这个游客的游玩体验,我们今年还专门设立了临时的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对卫生还有安全进行了全方位的保障,我们请的周边的这个群众组成的这个卫生队进行不间断的进行清理,我们邀请了这个卫生院、派出所还有交警队来保障这个交通,交通卫生以及安全方面,让我们的游客来这里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皮凌霞

编辑:冯浩

责编:丁世飞

编审:李伟


上一篇:医保数据“亮家底”|贵州省举行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活动

下一篇:安顺:“牛超市”让牛产业“牛”起来

资讯更多>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