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七载砺“剑”锻铸27项专利 贵州“金三叶”由“追赶者”蜕变“领头羊”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3日

4月5日,毕节市金沙县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焊花四溅,工人们戴着头盔全神贯注制造着茶叶加工设备。办公室主任王庭站在车间门口,指着正在生产的智能碾茶设备说:“生产一整套智能碾茶设备要30到45天,订单已经排到国庆节了,工人们忙都忙不过来。”


2eb1f778e561acdb62947623d15dd1c.jpg

这家2018年建厂的企业,最初只能生产茶叶单机设备。王庭从档案柜里翻出泛黄的图纸回忆道:“我们第一台茶叶设备卖了3万块,客户用了半年就出故障。那时候真是咬牙搞研发,和贵州大学、浙江大学的教授们整天泡在实验室,连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顾问都说我们‘轴’。”


也正是这股轴劲儿,让该公司短短几年啃下了智能化集成的硬骨头。如今,该公司手握27项专利,整套智能茶叶生产设备最高可以卖到上千万元。前年,还修好了遵义湄潭送来的日本1981年生产的“古董”揉捻机。


“当时西南地区没人敢接这活儿,我们硬是靠合作研发积累的技术底子给修好了。”王庭说,修好这台机器后,公司在茶机制造圈着实火了一把。


5c45b6729200934425ca3f21784071b.jpg

车间的另一头,焊工杨昌泽正戴着防护面罩作业,蓝色的工作服上沾满金属粉末。“我在这儿干了7年,工资从4000元涨到8000多元。”他掀起面罩擦了把汗说道:“别看我们厂就98名员工,去年发了1000多万元工资呢。”


杨昌泽参与制造的碾茶设备眼下是抢手货,今年该公司80%订单都是抹茶(碾茶)制造设备。王庭介绍,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新式茶饮走红,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飞”来公司。


“今年一季度就卖了3000万元,全年冲1.5亿没问题,销售额较去年翻了一番,现在厂里赶工的是来自广西的订单。”王庭说,贵州市场现在几乎都是我们在提供设备,周边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也是主要市场。


在研发车间,技术员正在调试新式粮食烘干机,2020年根据市场需求,该公司投入资金研发了粮食烘干机,从茶叶制造设备到粮食烘干设备,通过几年的技术积累,该公司在设备制造环节实现了100%本土化。目前,该公司已成为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维修、培训为一体的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


c590295deb2fc51bafe32be8b7f5bd9.jpg

“我们的服务车24小时待命,省内3小时必达,西南地区8小时必达。”王庭笑着说,去年云南有个客户半夜打电话说设备报警,我们技术团队连夜赶过去维护,第二天就让设备正常运转了,一点都没耽搁企业的生产。


“以前总想着怎么追赶别人,现在我们的碾茶生产线某些参数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整条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超过70%,从茶山上的茶叶采摘下来到成品出来只需要三到四名员工。”王庭自信道,以前贵州茶企的设备基本都是向浙江企业购买,如今我们的设备已经返销浙江,完成了质的蜕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从“民生愿景”到“民生实景” 贵州用实干作答|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下一篇:关于贵州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