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汇聚全球智慧与人才的盛宴启幕。以“广聚天下英才 汇聚黔进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吸引了600余家用人单位、6.3万余个岗位需求在此集中释放,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从院士专家到青年才俊,从知名企业到创新团队,这场盛会不仅是人才与机遇的“双向奔赴”,更是贵州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发展“第一动力”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现场。贾智 摄
政策赋能制度创新构筑人才“新生态”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包信和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贵州现代化产业振兴”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贵州在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令人瞩目,其人才政策和产业生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这一观点与贵州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强省”战略高度契合。
今年,贵州省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第一批入池岗位已有78家企业,187个岗位,每个岗位均配备20万元以上年薪和事业编制,旨在为企业引进关键性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
制度创新的背后,是贵州对人才生态的系统构建。《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措施》明确,科研人员可保留编制到企业全职服务,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最高达90%。同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顶尖人才后备人选、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
人才签约仪式现场。贾智 摄
产才融合 6.3万余岗位激活发展“新动能”
聚焦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届人博会围绕“会、研、赛、引、展、宣”6个方面,安排了33场主体活动,搭建集人才引进、智慧碰撞、项目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这个岗位对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未来的晋升渠道是怎样的?”在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一群群青春洋溢的高校毕业生,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满怀期待地穿梭在各个企业展位之间。
“今年校招需求较去年有所增加,本次招聘提供了9至10个岗位,计划招聘80余人。我们更青睐主动学习能力强、沟通顺畅且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贵州富之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胡志艳介绍。
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让贵州成为全国人才流动的“新热土”。此次人博会,贵州特地邀请10余位院士、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为人才设计丰富活动场景,设置人才和项目签约、创客路演等环节,以会为媒,让人才站“C位”。线上线下共收集发布人才需求6.3万余个,其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20万元以上年薪的人才需求近千个。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博会网站访问量累计达700余万人次,注册人才32万余名,开幕当天在线人数1.3万余人。
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双向奔赴人才与城市共成长
在人才成果展上,一幅幅照片记录着人才与贵州的“双向奔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院士团队扎根贵州20年,在矿产资源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农药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贵州服务“三农”,在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农药靶标发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今天的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了我,贵州对人才的重视,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正在飞速发展,处处涌动着难得的机遇。”开幕式上,英国物理学会院士、四川大学原子分子所教授Martin T Dove与贵州工程技术学院签订人才协议,他说:“在培养研究方面,我有丰富的指导经验,衷心希望能凭借自身所长,为贵州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为深化产才融合,今年,贵州首次承办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交流活动,24个省(区、市)人社厅(局)、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齐聚贵阳,推动人才服务专业化发展。
“人博会不仅是贵州的盛会,更是全国性的高端人才交流平台。”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力资源产业中心主任、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夏德龙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与其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暮色渐浓,人博会现场仍灯火通明。这场盛会不仅是人才的“鹊桥会”,更是贵州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这片热土正以最大的诚意,邀天下英才共绘“黔进”蓝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