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见青山——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路径与机制》新书发布会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举行。
新书发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摄
本次活动由中国水环境集团、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牵头组织,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高校、党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媒体代表近200人参加。
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宏伟编撰,作为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首次系统构建“理论—机制—路径—实践”四维分析框架,通过分享典型案例,为破解全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研究突破纯理论框架,深入福建厦门、周宁、贵州铜仁等全国多地实践一线调研,精选典型案例剖析转化机制。”李宏伟介绍新书内容,她表示《我见青山》一书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核心探索破解“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与体制机制障碍。
李宏伟在发言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摄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咨询委员会中方召集人潘家华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该书兼具理论深度、方法规范、实践案例和政策分析,信息丰富、实操性强。他指出“绿水青山”蕴含系统性资产价值与要素型产品价值双重价值,并强调其价值具有有限性,部分核心价值不可转化。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莉在发言中表示,《我见青山》这本书系统梳理了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经验,既总结了共性的规律,又提炼了特色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工具箱,特别是对贵州生态价值实现案例的剖析,既是对贵州生态探索的实践总结,同时也为全国同类的地区提供了参考。
活动现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占华,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陕西省第六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院长张向阳,福建省周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文卿,中共上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伟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贵州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游建民分享了“两山”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张璐晶主持《我见青山》新书发布会。活动结束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政策与评估研究室主任彭绪庶,《生态经济》执行主编、《生态经济(英文版)》(Ecological Economy)编辑部主任冯胜军,浙江省委党校报刊部主任、《治理研究》主编严国萍,《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张波进行交流。
《我见青山》的出版,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究的学者和开展实践探索的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分析方法论和政策工具箱,有助于提升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投入和实践能力,释放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动能和潜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