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吃饭难” 到 “心不孤”!镇宁长者食堂的民生温度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4812135a6b34451f83ab191c920ebe0d.jpg

日前,记者来到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犀牛路的长者食堂时,已是下午5点20分。食堂里饭菜飘香,几位白发老人正在用餐,过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老人陆续到来。

这家今年4月开业的食堂,是镇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新起点。该食堂坐落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老城区,由镇宁自治县民政局支持、私营企业运营,旨在解决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如今,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社交客厅”。

21a4710ee21e2cd01a8f1fd6d59d72fc.jpg

“这里的饭菜放心,环境卫生都做得很好,菜品每天都换花样。”80多岁的杜生华是食堂的常客,“我每天早上锻炼后就直接过来,和老朋友们在这聊天、下棋,能一直待到下午。”

长者食堂的意义远不止于几顿饭。食堂负责人卜宇杰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吃饭难,更是老年人,特别是独居、高龄老人的孤独感和与社会的脱节。”他曾用半个小时的耐心沟通,成功让一位因自卑、孤独而抗拒出门的老人,在食堂里重新找到了与同龄人交流的快乐。卜宇杰说:“年轻人忙啊,很多时候,老人需要的不仅是饭菜,更是一个能被理解、被接纳的社交空间。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必须用真心去服务。”

1272a72fdab5f632da3f3a39d2cd653d.jpg

这份真心,首先体现在对食品安全的毫不含糊。记者看到,即便在晚餐高峰过后,食堂后厨依旧干净整洁,卫生间窗明几净,空气清新无异味。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安心,该食堂坚持每日采购新鲜食材,低油低盐烹饪,并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负责人打开留样冰箱,里面整齐摆放着当天每一道菜品的样本。“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每周至少来检查两三次,我们自己更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卜宇杰说。

028fcbe746b000ff50260908f8dc5fc5.jpg

正是基于这份责任心,长者食堂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更致力于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一方面,该食堂在镇宁自治县民政局的支持下,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餐2至3元的就餐补贴,90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每日一餐免费,实实在在减轻了老人们的生活负担。另一方面,卜宇杰和工作人员经常与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前几天有位大爷想下象棋,我们就马上准备了几副。”这里不仅是饭堂,更是老人们倾诉心声、结交新友的平台。

“我们计划在这个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到新城区再开一个点。”卜宇杰对未来的拓展信心很大:“镇宁县城60岁以上的老人有9000多人,我们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想让更多的老人,不仅吃上一口热乎饭,更能找到一份归属感。”


上一篇:贵州“候鸟式养老”何以“顶呱呱”?

下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