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书记,我们今天来想和你商量一下产业经纪人的事情。”
8月6日一早,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施杨刚进办公室,就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岑志荣和黎明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兰。刚进门,两位书记就直奔主题。
这次临时碰头会,要从前不久的一次鸡蛋采购说起。
今年6月,从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小湾村的施杨,为给乡亲们一份“见面礼”,积极争取单位支持,将员工夏季福利由清凉用品改为采购本村土鸡蛋,共计5100枚。
然而,看似简单的采购任务,却让村干部们忙得焦头烂额。
“当时把村里的干部全部发动起来,东拼西凑才收到600多枚,缺口很大。”施杨回忆道。
就在施杨一筹莫展之际,在镇上开会时偶遇四合、黎明、大田坝等几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让施杨的问题迎刃而解。
回村后,李天兰当即在黎明村动员,“全村都动起来了,但天气热产蛋少,也只收了几百个。”
施杨(左一) 岑志荣(中) 李天兰(右一)
“村里土鸡养殖不成规模,而且比较分散,只能这家凑几个,那家凑几个,好不容易凑了几百个。”岑志荣回忆。
最终,在几个村的联动下,才勉强凑齐了数量。
“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赶时效,光是打包就花了两天,前后折腾了五、六天才发货出去。”施杨苦笑着说。
这次经历也深深触动了几位书记。大家约定,以后遇到发展难题,或者有好的发展思路,临时约时间、随机定地点,碰头商议解决办法。
“你们这次来肯定又有好的点子。”刚一落座,施杨连忙问道。
“以前总以为有产品、有销路,收购不是问题。”岑志荣坦言。
“忙了两三天才搞定,其他工作都搁置了,村干部开着私家车走村串户收鸡蛋,效率太低。”李天兰补充道。
“问题不在生产和销售,关键在于如何快速、高效地把分散在各村的产品统一收集起来。”施杨点出了症结。
“卖牛的晓得哪个地方能买牛,卖菜的晓得哪家在种菜,我们村干部肯定没他们专业。”李天兰的话引发了共鸣。
一个多小时的碰头会上,三人围绕如何破局,展开了热烈讨论,思路逐渐清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搞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施杨强调,无论种植、养殖,从生产端就要保证“产品实、质量实”,同时要在帮扶单位渠道之外,积极拓展更广销路。
“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来统筹收购和质量把关。”李天兰提出解决方案——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设立“产业经纪人”。
她认为,应物色懂行、有资源的本地能人担任经纪人,给予合理报酬,由其负责产品的统一收购、品质把控。这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采购难题,经纪人还能利用自身人脉拓展更多销路。
岑志荣进一步补充:“每个村可以根据产业类型,多物色几位经纪人,涵盖养殖、种植等。小湾村交通便利,建议设为中心收购点,其他村的产品集中到这里,形成规模优势。”
思路碰撞出火花,行动方向随之明确。三位书记当场约定:各自回村后立即召开院坝会,向群众宣讲思路,尽快推选出合适的产业经纪人。
临别之际,三位书记决定下次碰头会,将重点讨论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各村实际,扩大优势种养殖规模,培育致富带头人。
记者手记:
一次碰头会,碰出金点子。
记者了解到,在紫云自治县猴场镇,这种各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相互之间不定时间、不拘地点的碰头会已成常态,每次碰头都是为解决各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这启示我们,好的思路办法和发展规划,都应该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问题中总结经验,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才能一步步破解制约基层发展的困难和瓶颈。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只有集众人之智,才能成众人之事。三位书记主动碰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紧盯当前遇到的问题,分析自身优劣势,最终实现邻近的几个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本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