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医疗资源离老百姓更近|贵州加速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4岁9个月的小女孩从14楼意外坠落,命悬一线。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濒临死亡的小石头(化名)被成功救回。


8月3日,小石头意外坠落,被送至六盘水市人民医院,EICU负责人王化加检查发现:患者瞳孔散大,全身二十余处重伤,血压仅40毫米汞柱,血氧饱和度低至30%,奄奄一息。


IMG_20250812_094222_1-01.jpg

医护人员和患者父亲正在护理小石头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呼吸支持、优先修复致命脏器损伤、抗休克输血稳定生命。手术挑战远超预期:急性肝损伤(转氨酶飙升50倍)、创伤性湿肺……更棘手的是,小石头是罕见“熊猫血”。


IMG_20250812_094721-01.jpg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急诊


历经惊险,手术终获成功。术后三天,小石头生命体征稳定,拔除气管插管;第五天,能顺利进食;第九天,她已能在病床上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8月12日,小石头父亲含泪感激:“是医院创造了奇迹,把女儿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副院长高科坦言,过去当地救治能力薄弱,此类危重患者根本“不敢接”,转诊贵阳需3小时,常错过创伤抢救的“黄金一小时”。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jpg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从“不敢接”到“接得住”,让危重患者就近获救,得益于医院自身发展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强力支撑。


长期以来,受地理、经济等因素制约,贵州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2022年以来,在铜仁、黔南、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安顺6个市州布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技术帮扶、科研协作、人才培养等方式,全面提升市州级医院的大病诊疗能力,降低区域内重点病种外转率。


2022年11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贵医附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贵医附院从技术、管理、文化三方面对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帮扶。


罗语思博士作为贵医附院派驻的帮扶专家,挂职副院长。到任后,她不仅带来新技术,还重塑急诊流程,把“患者等专家”改变为“专家等患者”,院前预警启动,MDT团队直奔抢救室待命,极大缩短急救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


DSC_0434-03.jpg

新搬迁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医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过去不少急难险重的病人看病都往贵阳及省外大城市,如今‘家门口’就能做高难度手术。”院长李新华说,目前已有100多项新技术“平移”落地六盘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曾经空白的高难技术如今已常规开展。由于得到国家资金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支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配置了70余台先进设备,国际先进的PET-CT即将投用,该市及周边群众就近就能得到优质的服务。


DSC_0413-01.jpg

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医院党委书记陈冬梅看来,借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许多新技术得以开展,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医疗环境得到改善,设备设施升级提质,最终受益的是地方的老百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患者达4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其中,外地患者占比36.9%,三四级手术同比上升22.7%。自2022年以来,肿瘤放疗等关键技术让8000余名患者免于外转。医院辐射范围扩大至毕节、云南宣威等地区,服务人口达700万群众。


IMG_20250811_164842-01.jpg

影像科工作人员为患者拍片子


据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要求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信息化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引领区域医学技术发展,带动县域医疗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依托贵中医大二附院帮扶,黔西南州中医医院2023年8月成立风湿免疫科,设立马武开博士工作站。先后选派风湿免疫专家徐晖、安阳等进驻,将特色诊疗技术平移至黔西南州,推动科室医疗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风湿免疫科从无到有,成为“明星科室”。“过去碰到复杂病例只能转诊,现在通过技术平移,患者实现了‘回流’。”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刘继生说,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门急诊量同比提升19.32%,三、四级手术例数增幅达到15.15%,跃居全省中医医院第三,区域辐射力显著增强。


17440787082997.jpg

贵中医大二附院风湿免疫专家安阳(右一)为患者把脉问诊


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安顺市人民医院也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合作共建泌尿外科等五个重点学科,采取专家派驻及远程医疗协作方式,实现专家团队常驻、远程会诊常态化、学科共建精准化,推动医疗卫生提质升级。安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闵泽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门诊人次增长了30.37%,手术量增长了21.88%。”


近年来,贵州持续深化与省外顶尖优质医疗资源帮扶协作,全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贵阳、毕节分别布局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6个市州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并推动华西医院与遵义市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参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模式培育建设区域高水平医院。截至目前,7个市州均与省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帮扶协议,全省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市州全覆盖。



上一篇:贵州初步构建生态修复“一张图”管控体系

下一篇:8月16日开抢!贵州家电以旧换新、数码购新补贴券发放时间有调整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