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探访报道|贵阳地母洞:国宝古籍的“战时书库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贵阳市鹿冲关国家森林公园地母洞简介:

地母洞位于贵阳市北郊(现鹿冲关国家森林公园内),是喀斯特天然溶洞,石壁厚实、远离公路,入洞口形状近正三角形,高约四五丈,深约七八丈,顶部布满钟乳石。

17555050584688_a.jpg

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937年抗战爆发,杭州形势危急。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紧急组织装运文澜阁《四库全书》140箱、善本88箱,启程西迁,横跨5省,险象环生来到贵阳。1939年4月,文澜阁《四库全书》全数迁入洞中秘藏。

地母洞原本地处偏僻,无人知晓。但自从文澜阁《四库全书》藏于此,便引起天下的关注。

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地母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高淑贤:保护阁书体现文脉传承

8月16日,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地母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口聚集了30余名学生家长,等待走进文澜院、地母洞等地参观学习。

17555050596599_a.jpg

前往地母洞参观的游客。

森林公园内植被茂密,小路幽径,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地母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高淑贤,带领小学生沿着步道前往地母洞。

17555050596012_a.jpg

曾存放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地母洞。

“书箱子比你们还高呢!”讲解员高淑贤指着洞内复原的木书箱模型说。1939年,日军发动“二四轰炸”重创贵阳。存放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张家祠堂虽幸免,但因距城仅二里且临公路,隐患仍存。为保万全,贵州省立图书馆紧急勘察,选中了地母洞。4月8日,阁书全数迁入洞中,秘藏时长5年零8个月。

贵阳雨水多、湿度大。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进地母洞后,工作人员不断对洞内环境进行改造,做了大量防潮工作,确保库书安全。

17555050592524_a.jpg

地母洞内复原的书箱模型。

据资料记载:“为防潮起见,在洞内筑长约二丈五尺,宽约三丈的木台。离地约二尺,以石块铺叠为柱脚,木板下放置石灰,另于台上近洞顶处,建斜形瓦棚一座,用遮滴水。洞侧凿有水沟,俾洞顶滴水,沿瓦流下,顺而注于洞底,汇入山穴。”

为了方便看护库书的职员和警卫住宿,洞口附近还搭建起3间草房。看护人员从未懈怠,每到春、秋季节,他们都会将书籍小心翼翼地搬到洞外的晒书台晾晒,同时在洞中地上撒上石灰,在书箱之间安放夹板,在书箱里面放置樟脑,以吸收湿气、防止虫害。

17555050602182_a.jpg

1942年地母洞藏书库留影,左一为毛春翔。(图片来源于龚玉和著《毛春翔与文澜阁书西迁》,《文化交流》2015年第6期)

学生们边听边记,在晒书台模拟看护人员晒书雕像的场景前仔细观察,跟随高淑贤学习古籍翻页的“五指支撑法”,纷纷感慨原来书籍守护工作如此不易,向抗战中的文化守护者致敬。

17555050602532_a.jpg

学生在晒书台雕像前观看。 姜春艳 摄

据介绍,阁书秘藏贵州,也为当地学者提供了接触珍贵文献的难得机遇。1940年5月至1941年8月,受贵州省文献征辑馆委托,历史学者李独清率两名助手进驻地母洞抄录阁书中涉及贵州的史料,历时1年3个月,辑成《贵州史料第一集》八册。这些珍贵史料为当时正在编纂的民国《贵州通志》提供了重要补充,使该志成为有史以来至民国时期资料最丰富的《贵州通志》。

17555050609788_a.jpg

2021年7月,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入藏全套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如今,位于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的地母洞已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2024年12月至今接待游客6万余人。


上一篇:“房东税”要来了?假的!

下一篇:上新了贵博 | 80年前的贵州:抗战“文脉保卫战”中的硬核担当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