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桥实时监控画面、今日入园人数、售票数据、明日预约量及游客来源分析等关键信息同时跃然于一块巨型电子屏上时,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的智慧运营体系便真正“活”了起来。
“这块大屏不仅是数据的展示窗口,更是监控体系、物联网技术与AI智能的深度融合。”贵州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贵州花江桥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静介绍,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以“5A级景区标准”构建“一中心四平台”智慧管理体系,实现对景区人、车、事的全流程调度。
从桥梁安全监测到游客动线优化,从应急响应到服务升级,科技正让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运营更高效、体验更智能。
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集“桥体观光、极限运动、地质奇观、非遗体验”于一体,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喀斯特峡谷的“地球裂缝”,还感受布依族村寨的千年风情。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套看不见的“神经中枢”——金融级人脸识别系统实现“无证入园”,游客刷脸即可完成购票、检票全流程;景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实时接收任务、追踪车辆与人员位置,即使单日客流达峰值,仍能确保秩序井然。
据悉,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将于9月29日正式开启试运营,旅游区官方预约通道已于9月26日开启。试运营期间,旅游区内云渡服务区、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桥塔区、瀑布观景台、陂峦(望云岭)营地、小花江布依族传统村寨、游船码头等区域对外开放。为保障游览体验,试运营期间除云渡服务区外,其他区域每日限流5000人,游客需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渠道预约。
此外,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试运营日起,游客可通过“花江峡谷大桥守护者”打卡活动,在指定打卡点拍照留念后,照片将景区大屏轮播,并生成专属短视频供社交分享。曹静强调:“智慧化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体验升级的催化剂。比如,系统能帮助团体游客快速定位走散同伴,让服务更人性化。”
正在建设中的云渡服务区及相关观光娱乐设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摄
近年来,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贵州,将超级工程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桥旅融合项目。从坝陵河大桥桥旅融合1.0典范,到平塘大桥桥旅融合2.0标杆,再到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3.0新范式,彰显着贵州省打造桥旅融合的新高度。
《贵州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里早就把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列为重点,谋划了“一核两轴八片区”的空间格局,旅游区内观光、体验、研学、度假全覆盖,真正实现“大桥牵线,全域开花”,让“花江天堑・桥见中国”这个品牌响遍全国、走向世界。
“对标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将围绕桥旅融合,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将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所以,我们的管理系统必须更加精准化、智能化。”曹静表示,未来将引入更多业态、玩法,丰富旅游区功能,让游客在这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第一高桥。
上一篇:【聚焦世界第一高桥】跨越两亿年 邂逅“黄金三角”——花江峡谷大桥串联黄果树瀑布与关岭化石群构建旅游新高地
下一篇: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