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尹刚 摄
9月28日,贵州再一次以“大国工程”震撼世界。横跨贞丰县与关岭县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超级大桥,不仅主桥跨径达到1420米,居山区桥梁世界第一,更以桥面至水面高差625米再登世界之巅,堪称“横竖都是第一”。
8月25日,96辆车总重达三千多吨的重型大货车分批驶上桥面,对大桥进行了静力荷载试验。李燕林 摄
早在一个月前,这座大桥已顺利完成荷载试验。彼时,桥身横跨群峰,气势如虹;今日,随着车辆驶过桥面,这份壮丽愿景终于融入万千人的日常出行。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的重要枢纽,更是中国桥梁建设实力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沪昆高速上坝陵河大桥。 薛万银 摄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势险峻,交通向来艰难。然而短短几十年间,曾经的交通洼地,已摇身一变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全省已建成各类桥梁2.8万座,其中世界级桥梁近50座——从花江峡谷大桥,到北盘江大桥、平塘特大桥,无一不在刷新世界工程的高度与跨度。
北盘江大桥横跨云贵两省交界的北盘江大峡谷,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杨通富 摄
龙里河大桥是一座兼具旅游和交通功能的大桥。夕阳西下,龙里河大桥在晚霞的映衬下美轮美奂。潘希来 摄
贵毕公路西溪大桥。 卢昌跃 摄
江玉高速黄牯山互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刚 摄
2025年6月29日,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拍摄的贵州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景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蓝天白云下的平塘特大桥。张加林 摄
截至2024年,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042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27条省际通道纵横交错,贵阳与省内各市(州)中心城市实现双通道相连。桥梁与高速、铁路交织成网,把贵州牢牢嵌入全国交通主干道,改变的不仅是“出不去、进不来”的困境,更是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北盘江特大桥 聂康 摄
桥通万里,产业随行
桥梁,不仅是连接山河的通道,更是一笔深远的经济账。
2025年5月10日,工人在贵州鑫智鹏高新铝材有限公司熔铸车间忙碌作业。铝钛硼合金生产线为全国产量第二,是贵州省唯一一条生产线。李仁军 摄
高速公路的修建,直接拉动了钢铁、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的繁荣。而一座座高桥跨越河谷,让贵州与全国主要城市之间的物流成本大幅下降。遵义的辣椒酱、都匀的毛尖茶,甚至清脆的豌豆尖,都能在短时间内抵达珠三角、港澳等地,登上更多人的餐桌。
2023年12月6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车江坝区蔬菜基地,群众忙着采收、分拣、打包新鲜的青菜、茄瓜等时令蔬菜,并准备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各批发市场和生鲜超市销售。周光胜 摄
2021年4月14日,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内,全自动智能机器人正按拟定程序进行焊装作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2025年6月4日,位于六盘水市高新区的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赶制订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2023年10月21日,在榕江县古州镇车江大坝智能育苗大棚内,农技人员在遥控喷淋系统为油菜苗浇水。杨文舒 摄
2023年5月29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工业园区的一家电子科技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电子配件。李长华 摄
2025年3月3日,工人在毕节市赫章县平山镇中寨社区农业园区“幸福你”智慧菜园里劳作。陈春志 摄
更为可贵的是,桥梁让贵州的山水之美真正走向世界。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3.6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26.94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150.24元,省外游客同比增长13.6%。
2025年5月18日,以“乐游多彩贵州 踏歌爽爽贵阳”为主题,在贵州贵阳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由来自全省约30个各具特色的代表方阵,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演方式,为市民及游客呈现一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罗明荣 摄
2025年5月18日,2025年第九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余庆・松烟站)鸣枪开赛。黄连河 摄
2023年8月12日晚,在贵阳奥体中心举行的“与爱同路·为爱黔行”足球友谊赛中,多彩贵州联队以3比3战平香港明星队。龙建睿 摄
2025年8月7日镇远古城夜景。吴贤和 摄
2024年9月13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赫章县大韭菜坪数万亩野生韭菜花进入盛花期,吸引着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观景。李学友 摄
黄果树瀑布的水雾中,游客们笑颜如花;梵净山的云海里,远道而来的见证者心生敬畏。桥梁,已然成为贵州文化与风景的“迎宾大道”。
龙里河大桥。杨明亮 摄
桥是通道,更是未来
桥梁是贵州走出去的腿脚,也是产业走进来的通道。
大桥之下,是贯穿山河的交通脉络;桥梁之上,是贵州与未来的紧密连接。它们让山不再高、谷不再阻隔。
2024年10月18日,黔西市,贵毕公路六广河大桥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和河底升起的云雾相互交融。卢昌跃 摄
“我们修的不是桥,而是贵州人通向未来的路。”一位交通建设者的话,道出了千千万万建设者的心声。贵州大桥,不只是跨越山谷的钢铁长虹,更是贵州发展的新起点,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
鸭池河特大桥。燕江涛 摄
桥连山河,路通未来。
在大国工程的坐标上,贵州的桥是坚实的印记。它们托举的不仅是车流与人流,更是贵州追赶时代的步伐,通向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