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连日来,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美丽贵州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
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洪成表示,贵州林业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反哺高水平保护,通过三大路径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一是保护全民化。围绕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全链条参与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转型,呼应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二是发展现代化。聚焦木本粮油、药材、康养等特色产业,以“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通过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品牌化运营,构建区域特色林业产业体系,释放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三是改革效能化。以林权制度、国有林场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支撑,最大化释放政策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与我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高度契合。”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德智表示,下一步贵州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两统一”职责,严守耕地红线与资源安全底线,夯实绿色转型根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纵深推进“富矿精开”,驱动矿业绿色低碳升级;统筹实施“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张明表示,“十四五”以来,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途径不断拓宽,磷石膏等利用率保持全国前列,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磷石膏、赤泥、粉煤灰、锰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为全省“富矿精开”战略实施保驾护航,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保护双赢。
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钟星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赤水河流域酱酒企业,习酒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融入产业血脉。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气微石土”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为美好愿景,以打造“山水林草花果香”和谐共生的美丽习酒为具体目标,以更严格的举措落实上级单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务实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以创新实践转化“金山银山”,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根基。
“作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磐。”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建堂表示,企业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一方面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抓好“两煤一电”节能技改,在科技创新领域深耕细作;另一方面以数智赋能提升生产管控水平,发挥好龙头作用,秉持开放协同理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耦合链接,推动多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注入更强动力。
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十大江河卫士雷月琴表示,“十四五”以来,我作为一名守护了贵阳市南明河四十余载的老志愿者,见证了南明河从“污水沟”到“白鹭栖息地”的蜕变。今年,贵阳市夺得2025全国“美丽城市”冠军,并入列“宜居城市”前十榜单,云岩区入选全球“自然城市”平台,这些都说明了只有绿水青山常在,百姓的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提升,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生态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将继续发挥余力,努力把爱护、保护环境的志愿者精神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共同守护自然环境,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道真自治县大堡山林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的巨变,正是对此理念的生动实践。”2025年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姚克礼说,我们一家两代人守护大堡山林45年,看着这里依靠人工种林逐步变成绿洲。如今道真自治县正抢抓机遇,发挥毗邻重庆市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我将会继续尽力守好这片山林,动员更多群众主动参与保护,相信森林资源一定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