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牛“牛”在哪?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7亿元 带动3万余农户增收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8日

11月7日,记者从安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关岭专场获悉,关岭自治县将“关岭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重点打造,通过组织、科技、政策、产业链与成果共享“五轮驱动”,推动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截至2024年,全县牛存栏13.42万头,出栏4.49万头,牛肉产量达6458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7.36亿元。

DSC_0211-1.jpg

“十四五”以来,关岭牛产业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2024年,“关岭黄牛”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5年,关岭牛跻身《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黄牛品种,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为实现产业高效发展,关岭构建了“行政 技术 市场”三位一体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专班推进+月会商调度”机制,对规模养殖场开展“一对一”技术包保,精准破解发展难题。

科技赋能则为关岭牛品质提升注入持续动力。县内建成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1个,筛选240头纯种能繁母牛,建立“一牛一档案”系谱数据库,并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系统开展保种育种与人才实训,推动养殖模式不断优化。

政策与金融的协同发力,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支持下,关岭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实施牛产业到户奖补,对脱贫户等群体采购能繁母牛或育肥牛每户补助2万元。同时,通过“政府+ 银行+担保”4:3:3风险分担机制,撬动信贷资金24.5亿元,有效缓解养殖主体融资难题。

产业链延伸也成为关岭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当地推动从“卖活牛”向“卖产品”转型,引进国际标准屠宰设备,建设精细化分割线,培育3家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创新“订单农业+冷链配送+品牌体验店”模式,推动产品入驻良品铺子等渠道,全国布局终端门店1900余家。关岭牛还连续成为2023年、2025年全国“村BA”总决赛冠军奖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

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于民。关岭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目前全县已引进培育龙头企业5家,建成“牛超市”2个、规模养牛场26个、养殖小区18个,培育家庭牧场1926个。该产业已带动3万余农户参与,其中1.1万名脱贫群众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下一步,关岭将聚焦良种选育、标准化示范、品牌营销和数据赋能四大关键环节,谋划实施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力争将关岭打造成为全国高端生态肉牛生产基地和西南肉牛产业发展第一县,向百亿级标杆产业稳步迈进。



上一篇:屯堡文化调研采风活动|云山屯:昔日军事重镇引人来

下一篇:四届贵州电商直播大赛累计销售额突破2.43亿元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