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贵高原上
600年明朝余韵未散
岁月流转
安顺屯堡的历史印记依旧鲜活
今天,让我们跟随【AI说书先生】走进安顺
在AI的解读中
聆听屯堡的回响
《屯堡回响之地戏神韵》
锣鼓一响
唤醒安顺屯堡600年记忆
这便是中国戏剧活化石
安顺地戏
它源于明代军傩
随南征明军入黔
军傩以祈福禳灾 鼓舞士气为核心
融祭祀 操练 娱乐于一体
表演者多着战装 执兵器
保留着强烈的军阵格斗特质
这种军傩与本地民情民俗融合
逐渐演化为安顺地戏
地戏演员多为当地农民
20余人一堂戏
青巾覆首 战裙束腰 假面覆额
戈矛在手
一锣一鼓
一唱众和
尽显明代弋阳余韵
刚健武舞
演透征战豪情
地戏的木雕面具
主要是盔头 面部 耳翘三部分
盔头 耳翘辨身份
面部色彩定个性
红脸忠勇
黑脸刚直
绿脸凶狠
流传至今的安顺地戏共300余堂
皆为《三国演义》《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歌颂忠义
保家卫国的故事
反映时代纵跨商周至明代
六百年鼓声未歇
地戏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它以军傩为根
弋阳腔为韵
武舞为骨
演忠勇故事 传文化根脉
与屯堡人血脉相融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