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11月10日下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同步举办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一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屯堡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分论坛二以“六百年古韵,新时代回响一一探寻屯堡文化的‘出圈’之路”为主题,分论坛三以“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
在以“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分论坛三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高丙中作主旨发言,提出屯堡文化研究应迈向新阶段,从“立住概念”转向更多关注当代普通人的实践,同时推动屯堡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高丙中
高丙中认为,学界已成功论证并确立了“屯堡文化”这一概念。但他也同时指出,当前屯堡文化研究仍存在两方面局限:一是研究重心偏向历史维度,对当代屯堡人的生活关注不足;二是研究成果对其他主体的关注不足。他提出,屯堡文化研究应更多聚焦 “作为当代普通人实践的屯堡文化”,而非仅局限于历史遗迹与传统建筑。
在探讨屯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时,高丙中强调,发展旅游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他认为,旅游的核心是体验差异,贵州的奇山秀水与屯堡文化相结合,恰好能为游客提供这种差异化体验。通过全域旅游模式,可以将分散的景点串联整合,让游客从“看了就走”转变为深度体验,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分论坛现场
在高丙中看来,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互动至关重要。“许多人选择旅游,是为了在远方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这种情感体验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堡文化的发展应重视这一人性需求,为游客创造与当地居民交流的机会,打造有意义的情感体验场景。
最后,高丙中总结道,屯堡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应构建成一个综合系统:既包含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承,也需融入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实践,让游客既能观赏景点,也能深度体验当地生活、与当地人产生情感联结。“屯堡文化的传播需要秉持开放性视角,不能仅局限于建筑与历史层面。因为全域旅游的本质,就是让各类资源充分参与其中,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高丙中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谢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