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7日

17409541247554.jpg

7月26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贵安新区再次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盛会。


交流周连续举办了18年,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从教育交流的“初相识”到命运共同体的“深相知”。18年来,交流周从最初的教育理念碰撞,逐步发展为覆盖教育、青年、人文、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平台,成为了双方加强人文交往、深化产业经贸合作的重大国际平台,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指出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在广袤山海间铺展出一幅亲诚惠容的壮美画卷。这次举办的交流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的纽带功能,进一步拓展中国一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朋友圈”,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


交流周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展现新作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已进入“亚洲时刻”,世界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中国则是重要引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坚持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与东盟始终风雨同舟、同向同行,成为了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今年的交流周,不仅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还拓展了交流周的平台功能,使双方友好合作得到持续深化,不断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和互利共赢作出新的贡献。


交流周平台,释放了“教育+”的功能拓展效应。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已有25个省份的190余所院校与东盟10国共建近300个合作项目,技能成为连接双方的“通用语言”。贵州以“贵匠工坊”作为“职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项目进行培育,为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交流周平台还以教育为纽带,重点突出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方向的融合发展,既实现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又推动其他领域依托交流周平台更好汇聚资源、加快发展。


交流周平台,扩大“朋友圈”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聚生态贵州议健康未来—公卫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论坛,来自新加坡、俄罗斯等地的1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参加,展现出爽爽贵阳、群贤毕至的生动场景。中国—东盟青少年跳绳邀请赛上,来自韩国的代表队,将韩国流行音乐的动感节奏与跳绳技巧完美结合,展现出韩国跳绳运动的时尚活力。这次交流周邀请外宾,以东盟为主导方向,辐射扩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扩大了各方参与范围和力度。


交流周平台,展示了贵州对外开放的新风采。贵州正以更加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坚定不移把东盟等区域作为对外开放主攻方向,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商贸往来频繁,今年1至5月,贵州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约92.7亿元;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10份,同比增长40.3%,这些数据诠释了双方合作的力度。在黔留学生中,超过70%来自东盟国家。这些留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将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生动内容,编织着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提升了贵州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交流周描绘了一幅中国一东盟教育及人文交流等各领域深化合作的美好愿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交流周不仅传递知识,更播种友谊;不仅促进合作,更凝聚共识;不仅服务当下,更着眼未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交流周必将成长为中国一东盟教育合作的主渠道、人文交流新支柱。



上一篇:G视觉|“村超”重启之夜精彩再现

下一篇:世界足球巨星巴乔、卡洛斯 现身贵阳市奥体中心体育场 与青训少年们亲切交流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