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磷化集团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滴管的精准起落、数据的跃动更新、系统的实时运算……都是实验成果与产业迭代加速“双向奔赴”的具象表达。
在其中一间实验室里,研发工程师马培根屏气凝神,透过种种测量仪器与数控设备,思绪已然来到西北大漠,而他攻关的方向则“剑指”盐碱荒滩。
研发工程师马培根正在调试实验设备
在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由重点实验室开发的磷酸脲产品,已在年产2万吨磷酸脲装置上转化落地。马培根说,这款产品施用后,种子能在西北地区含盐量或碱化度较高、肥力较低的土地上顺利萌发。
有了拿得出手的创新成果,团队闯劲儿更足。在农用磷酸盐产品开发上,盯住“改地生金”的研究课题,让白色盐滩变绿色良田,成为马培根持续攻关的方向。
担起居一隅谋全局的创新使命
目前,一个由马培根和同事跟进的项目进入中试阶段。他们正攻关的新品,主要针对新疆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简单来看,项目主要凸显了肥料的酸性,即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改良土地肥力。
“不仅如此,这款以湿法磷酸副产萃余酸制备的全水溶性肥,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同时具有调节盐碱地土壤结构的功能,能实现副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可谓一举多得。”马培根告诉记者。
磷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这个业内唯一的“国字号”实验室,也切实担起了居一隅谋全局、处当下利长远的创新使命。
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望眼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发展难题,重点实验室结合行业发展所需,加快全链条发展及技术路线间的跨界融合、相互耦合、垂直整合,闯出一条条勇攀世界技术前沿的产业创新大道。
近半个世纪以前,湿法磷酸净化曾经是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瓶颈技术,并且国内引进技术不易用、不好用、存隐患,制约了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在第一代净化技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工前沿技术,提出发展成套湿法磷酸净化微化工技术,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为便捷的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突破了国外封锁。”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秘书陶绍程说。
2019年,湿法磷酸净化微化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利授权127件,产品获得国家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加速实施新一轮扩能增产计划
先进技术扎稳了产业化的底座基石,叠加磷系新能源电池的产业“风口”,贵州磷化集团利用国产化工艺及装备技术,支撑我国成为掌握大型成套湿法净化磷酸工艺技术的国家。
目前,企业利用该技术已在贵州福泉、开阳、息烽和福建上杭、四川达州建成多套产业化装置,产能超过2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品质湿法净化磷酸供应商。
新一轮扩能增产计划也在加速实施。贵州磷化集团明确,到2026年,湿法净化磷酸产能将达到300万吨。
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业内研究发现,世界上90%以上的氟资源都伴生在磷矿中,因此,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前景巨大。
“我们着力开展技术攻关,将磷矿中含量仅有3%的氟资源转化为无水氟化氢产品,颠覆了过去从不可再生的萤石矿中提出氟资源的技术路线,与传统萤石法生产工艺相比,成本降低超过50%,环保效益显著。”陶绍程介绍。
目前,贵州磷化集团旗下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落地形成的世界首套氟硅酸生产无水氟化氢装置为蓝本,在省内外相继布局了8套装置,加上正在新建、扩产的项目,到今年年底,企业将形成24万吨的无水氟化氢年产能。
技术攻关的视野向外突围
曾经,国外技术封锁的“利刃”,一次次倒逼国内磷化工产业“临阵磨枪”。如今,以技术首发者的领先姿态,重点实验室技术攻关的视野向外突围,并与国内外磷化工领域科研团队、产业项目密切合作,共筑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聚焦风化型硅钙质胶磷矿浮选世界性难题,依靠实验室选矿核心技术,贵州磷化集团成功中标并完成了沙特阿拉伯曼阿顿公司1250万吨/年选矿项目,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从依靠引进到成功输出,该项目规模为当时全球最大。
“与国外研究机构相比,我们在磷资源利用的15项核心技术指标中,有7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2项持平,仍有6项核心技术指标不足,亟须整合力量集智攻关。”贵州磷化集团研发中心主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帆表示。
长江流域是我国磷资源的主要富集区,中上游五省磷资源量占全国的86%。当下,磷化工生产和磷肥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场地及流域面源污染问题,威胁着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
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杨帆认为,亟需开展磷污染迁移转化规律与协同治理研究,探明磷及其化合物在多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实现磷污染物可控与资源化利用。
“磷迁移转化规律及污染协同治理”是实验室目前开展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磷矿源头提质与富集”“磷及共伴生元素分离纯化与定向合成”两项任务的研发也按下了加速键。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复杂多相体系钙镁硅矿物浮选分离理论,突破有用组分高效富集技术;攻克磷基高端化学品的精准合成技术,实现磷及共伴生元素的精准分离与高效回收,建成一支国际领先的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杨帆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