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季,贵州何以被偏爱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2日

当“抱着冬瓜睡觉”在社交平台刷屏,眼见不少网友分享自己抱着冬瓜睡觉的体验,称其为“天然凉感、便宜耐用还省电”的“睡觉搭子”,网友的邀约:“放下那个瓜,来贵州度假吧!”


这并非虚言——贵州6至8月平均气温23.6℃,全省四分之三的地区都适合避暑旅游,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房”。


贵州有多凉爽?大家要“记得带件外套”,可每年总有些“显眼包”忘了这个叮嘱。


17538481244866.jpg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图源|尚宇杰


有人在乌蒙大草原裹着薄羽绒服自拍,低调炫耀“高原温差大要防感冒”;有人穿着针织开衫逛景区,发朋友圈配文“这么凉,那么爽,避暑还得来贵阳”……这些可爱的反差操作,让清凉盛意更显魅力。


新鲜出炉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8.2%、10.6%,避暑大军仍在涌向爽爽贵阳、凉都六盘水、瀑乡安顺……


避暑这件事,其实不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这么简单。仅把文旅红火归结为“靠天吃饭”,过于片面,单看文旅市场规模,远不是“清凉”二字能一力支撑。


贵州的“被偏爱”,藏在三组关键词里!


资源精开,从“有好牌”到“打好牌”


盘点上半年贵州现象级文旅IP,有人概括:一块大屏、一杯咖啡、一股村味。


越界影城,“一块屏”联结起一城烟火;冠军咖啡,咖香飘满城;榕江“村超”归来开场,台江“村BA”燃情开赛,三都“村马”赛场奔腾,凯里“村T”走秀国际舞台……文旅动感令人心旌飞扬。


17538481256299.jpg

黔南州龙里县油画大草原景区,一座座“太空舱”民宿备受游客青睐。图源|贾智


文旅融合风口之下,贵州加快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文化千岛”绽放时代之光。


86版《西游记》拍摄地,黄果树风景区陡坡塘大瀑布。当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旋律响起,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从大瀑布湍急的水流中,蹦蹦跳跳过河的镜头,成就经典。


复刻经典,大数据先发优势与文旅资源精开共同发力,今年上半年,黄果树风景区文旅项目上新了——大型实景仙幻剧《再回西游》在陡坡塘景区开演,成为贵州文旅融合的封面新作。


“10年前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10年后再来贵州,白天不懂夜的美,越夜越沉醉。”湖南游客王理的一句感慨,映照贵州文旅破题之道:山河从来不老,因为永远有人在重新发现。


擦亮发现美的眼睛,贵州文旅一手“好牌”越打越新——


老景区+新体验、新场景、新玩法,“黄小西吃晚饭”等贵州王牌景区成为文旅深融尖兵;


红飘带、多彩贵州风演艺、“村字号”系列精彩纷呈,交旅融合、文旅融合、文体融合渐入佳境。


交通革命,从“行路难”到“全球通”


两则新闻,一份关切。


贵州“市市通高铁”收官之作再传捷报:7月22日,盘兴高铁全线铺轨完成,这条高铁通达贵州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


“小车小团”火了,2024年至今年6月,全省“小车小团”包车订单接了11万单。


高铁、飞机、高速公路,大交通解决“怎么来”;“小车小团”“支支串飞”等小交通更好回应“怎么游”,一场系统性交通革命,让“行之舒心”从纸面照进现实,铺展成快进慢游的贵州图景。


交通变革带来的“通道效应”有多强烈?


17538481251578.jpg

黄果树夜游项目。图源|尚宇杰


去年年底,贵州加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朋友圈”。今年上半年,省会城市贵阳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超去年全年接待量;黄果树累计接待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数百名国际旅行商考察。


跳出抽象数据,观察一座城的世界级客源,有心人发现:贵州悬挂世界时钟的酒店更多了,准备咖啡、面包等西式早餐的县域酒店更多了……细微处的场景映照客源拓展,直白无声却足够有分量。


当世界沿着高速公路驶入深山,村民的口袋里也装进了星辰大海。


盛夏的北盘江大桥下,“小马哥农家乐”的灶火烧得正旺。水城区龙井村村民马选军围着蓝布围裙在灶台间穿梭,忙碌间隙,这位山里的汉子总会在手机里学几句英语。


去年接待的外国游客留下的合影还挂在墙上,如今他不用翻译软件就能喊出“Welcome back”,让金发碧眼的老朋友惊喜地竖起大拇指。


服务创新,从“怕投诉”到“来挑刺”


“不怕你挑刺,就怕你挑不出刺”,这句话,在贵州文旅圈火了很多年。


在这个“人人皆可徐霞客”的年代,不仅要知道游客想要什么,更要珍视游客的反馈。


当部分地区还为游客投诉忧心,贵州主动敞开大门,以“悬赏”姿态请游客当“啄木鸟”:从2017年到2025年,“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接续举办,用200余万元奖金换来2500余条“带刺”的意见。


你吐槽,景区夜间交通堵塞闹心,黔东南州第一时间增设临时停车场;


你反映,梵净山充电桩供不应求,铜仁市立即协调电网扩容,加密充电桩;


你期待,文化表演内容能更多些,安顺市加快推进内容改版,可看可玩可参与;


…………


山水经济、眼球经济、流量经济,人们以各种名词定义旅游,但归根结底绕不开四个字:口碑经济。没有谁不喜欢好评而喜欢差评,但也正因如此,这份“听劝”的诚意才足够难能可贵、弥足珍贵。


“从真金白银的奖励和实打实的整改中,我看到了贵州文旅部门的满满诚意。”获得2024年“痛客行”活动一等奖的浙江女孩王露露说,在她和家人的旅行计划中,贵州成了她们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旅游服务的种类、场所、方式有很多种,标准却只有一个——游客满不满意。从旅游安全大排查到旅游秩序大整治、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奋跃而上的贵州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精细做好旅游服务。


把服务做到心坎上。这个夏天,基于贵州旅游大模型打造的AI智能体“黄小西”,给不少省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怎么购票?哪些特产更地道?想玩水去哪人少风景好?一连串发问总能收获贴心的回答。


把服务做出品质来。星级旅游饭店、A级旅游景区、导游、旅游商品、民宿管家、讲解员等7个行业大赛比学赶超,服务品牌化稳扎稳打,演艺门票、电影票、马拉松号码布等衍生“宠粉经济”叫好更叫座。



上一篇:2025年安顺市老年人气排球裁判员培训班开班

下一篇:传承红色精神 携手共创未来!《人民日报》聚焦贵州这项活动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