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一朵惠及全民的“医疗云”正腾空而起。
9月4日,国内首个数字化医用耗材“云胶片”省级带量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正式出炉,花落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和联通数字科技。
“云胶片”对很多人而言也许还很陌生,但提起到不同医院看同一种病却需要反复检查检验的烦恼,相信不少人深感共鸣。
“‘云胶片’的本质是一种嵌套于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它依托云平台,将CT、B超、X光等医学影像上传至云端,实现远程存储、加密传输,让不同的医院相互调阅患者检查结果,破解看病重复检查难题,减轻患者负担。”贵州大数据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张贤说。
张贤介绍,此次中标,将为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接下来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医保影像云中心奠定基础,该中心将汇集医疗数据归集、影像行为真实核验、跨区域调阅共享等多项创新服务,推动全省范围内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贵州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医保影像云中心,可谓底气十足。
《贵州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推动信息化支撑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2024年,贵州与国家医疗保障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数据赋能医保体系建设、医保协同治理、医保智慧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
“第一个吃螃蟹”往往困难重重。“以我们医院为例,每天看病的患者高达上万人,通常一张‘云胶片’的大小为几百兆,大的有1GB,就算只有一半的人做检查,长年累月,一家医院的数据存储都不可估量,何况全省每年影像检查超过2000万人次。”贵州省人民医院信息处远程医疗科科长李海琳感叹。
久久为功,才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才不会被困难阻挡创新步伐。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在建和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9个,其中29个大型以上数据中心。算力规模累计92.60Eflops,其中智算89.76Eflops。出省带宽超过6万Gbps,落地建设了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可直接连通全国42个主要城市。为构建省级医保影像云中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算力保障。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支撑行动,贵州医疗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果丰硕,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不断被打破,2023年我省便已上线省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交换互认信息系统,实现省级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作为全省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国企和我省医保影像云中心建设牵头单位,近年来,贵州大数据集团自主投资建成全省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空间”和首个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拥有“授权运营—数据开发—产品出域”全链条服务能力,构建了“算力为基、数据为核、应用为引、产业为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软硬”兼备,乘云而上。
“我们将充分发挥集团资源和技术优势,携手合作单位在半年内搭建起贵州影像云中心的存储端、平台端和前端服务。”张贤说,该中心的投入使用后,全省将迎来医疗影像检查全程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全程监管,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还能优化医保基金的使用。
“有了省级医保影像云中心,下级医院医生不仅能调阅上级医院检查结果,更能学习专家的诊断报告。”李海琳认为,省级医保影像云中心建成投用,势必将推动全省医疗水平全面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