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基筑梁 绘就五年奋进图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3日

“十四五”以来,安顺市将工业发展置于战略核心位置,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导向,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准发力。明确打造航空装备制造、钡化工、特色轻工等重点基地的蓝图,以“两城三基地”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四梁八柱。回望过去五年,在安顺市的规划引领下,企业成长活力持续迸发,航空装备、现代能源等主导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走进位于安顺平坝的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赶制订单,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精密设备。“十四五”以来,这家航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三年技术攻关,不仅成功实现新一代LEAP发动机零件产业化,企业营收更是节节攀升。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林荣:十四五期间,我们黎阳国际通过市场结构优化,近几年我们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大力开发国内业务,从十三五末期的占比不到1%,现在提升到了占比在30%份额。

黎阳国际的跨越式发展,始终与航空产业城的战略布局同频共振。正是依托产业城在政策扶持、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全方位赋能,企业得以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研发+生产+配套”一体化发展转型,为技术攻关和产能提升筑牢了根基。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林荣: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建黎阳国际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黎阳国际总部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贵州航空产业城航空发动机制造板块的契机,在安顺高新区园区里面,积极带领我们的园区资源,形成以航空发动机制造为主要业务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战略联盟,以此助力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发展和建设。

“十四五”期间,安顺工业发展多点开花、全域发展,在航空装备产业强势崛起的同时,多种产业亦齐头并进。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安顺市钡化工产业的龙头代表,便是这一发展态势的生动注脚。走进红星发展位于镇宁的生产厂区,自动化包装机械臂精准抓取成品、传送带有序输送原料,从原料提纯到高端产品下线的全流程高效衔接,车间内处处是紧张有序的生产景象。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董事会秘书、副厂长 陈国强:十四五期间,在地方党委政府及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及固定资产投入。持续推进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及海内外市场开拓。对比十三五末,公司资产规模、产值、利润同比增长了40%以上。十四五期间公司新建了6000吨高纯碳酸钡生产线,在总体产能规模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高附加值产品在营收和利润的占比逐年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站上了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面向未来,公司将以“做强钡盐主业、拓展高端市场”为核心方向,在巩固全球钡盐产业龙头地位的同时,为安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董事会秘书、副厂长 陈国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守主业,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推进厂区设备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一流企业。将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望“十四五”,安顺工业的发展画卷满是蓬勃生机,建成了112工程、南山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盘江普定电厂等400余个重大项目。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8.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余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为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提供了坚实支撑。不仅让“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落地生根,更让工业成为撑起全市经济破千亿的“硬脊梁”。

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冷猛: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构建富有安顺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速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推动军机、军贸、民机配套、低空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二是强化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构建风光水火储现代能源体系,力争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三是壮大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我们将当好企业店小二,全力推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向1200亿元迈进,为安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安顺台记者 常娴贤报道

编辑:潘慧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





上一篇:关岭椒香源:将“深山味道”做深做远

下一篇:智慧税务系统落地黄果树 首家酒店试点“支付即开票”新模式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