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泸州发布消息,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将于2月23日起施行,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新规定引发热议。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新规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食材,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医生提醒,未熟透的四季豆含有皂苷毒素,会损伤脏器。
然而,像四季豆这类食材,在农村聚餐中十分常见,是很多传统坝坝宴菜单的“常客”。只要烹饪得当,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一刀切的禁令,实在是犯了“因噎废食”的错误。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堵”,更要靠“疏”。与其禁止使用,不如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正确的食材处理和烹饪方法,提升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此外,农村集体聚餐分散且频繁,全面监管禁用食材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难以落地的规定,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损害政策的权威性。
新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制定和推行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和传统习俗。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兼顾饮食文化习惯,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让群众吃得安全,也吃得舒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