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以“药”为媒兴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8日

作为贵州中药材主产区,近年来,安顺坚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全面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有效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的贵州迈奇农科种植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员正展示基地种植的白芨,而在白芨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除草。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村民 饶志琼:这个老板来这里栽药材,我们老小都有活路干,我们老了出不去就在这药材地里做,工资人家不会拖的,十天(发)一次,一天90(元)。

中药材种植产业是平坝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平坝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迈奇农科种植发展有限公司到天龙镇发展白芨种植。该基地面积1500亩,利用兴旺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交通优势、气候条件、劳动力资源等,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并带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增加了农户务工收入。

贵州迈奇农科种植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员 赖小明:目前种下去的有600多亩地,是2022年种下去的。今年可能就是要收掉300多亩地,按今年的行情来说,它产值一亩地有4万多左右,可能300多亩应该就是1000多万。一天用工多的话五六十个,现在应该就是十几二十多个。

随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减少,人工栽培已成为药材市场的主要供货途径。在位于关岭自治县的贵州睿云黔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底突破了技术壁垒,采用孢子直接播种的技术子成功培育出1200万余株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名贵中药材的金毛狗蕨菜苗,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金毛狗蕨人工培育领域的空白,更为关岭自治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质的苗源令福建、云南、浙江等地的商家蜂拥而至,购苗订单需求旺盛,种苗一达到移栽标准马上发货,供不应求。

而在在西秀区旧州镇的药王谷,连绵起伏的山脉到处绿树成荫,成片的黄柏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座荒凉的山坡。如今,这里的到处生长着中药材。

安顺市西秀区钰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任云虎:当时我们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是被火烧之后的荒山,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而且在我们本市在省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据了解,药王谷始建于2008年,由钰霖合作社负责运营和管理,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初加工、苗圃繁育及中医药森林康养旅游等,种植品种以黄柏为主,在黄柏林下间作一些短中期的中药材,以短养长。药王谷被评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多种荣誉。

安顺市西秀区钰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任云虎: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依托这个中药材种植的资源,然后就来开发农旅结合,然后来做一个中医药的一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每年的789三个月都属于旺季。

基地依托相应配套产业的打造,通过“药旅联动”,以中医药+森林康养为主题,打造聚中医药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生态示范、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森林康养基地。

药材好药才好。安顺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为各种优质药材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是贵州“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

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专班负责人 张清:当前安顺市中药材种植面积8.99万亩,年初,我们制定的预期目标是8.9万亩,现已经超预期,到年底有望突破9万亩。截至于上半年,产量达到4984吨,同期增长27.9%。目前,核心种植区在西秀区,关岭县,紫云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上总体保持稳中求进的目标。

药材加工作为连接种植端与市场端的关键纽带,在繁荣药材市场、确保供求顺畅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全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大力培育和引进先进企业,支持企业发展中药材生产、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走进安顺经开区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内,各类中药材与景观植物错落分布,这座兼具种植与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已成为集中药材种植、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基地。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公司车间里,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提取车间进入设备调试的收尾阶段。4条新建提取生产线已安装完毕,预计将于2025年11月投产。项目投产后,企业中药材年处理能力将从当前的5000吨提升至2万吨,实现产能4倍增长。

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张佰伦:2024年我们的这个年产值达到4.75个亿。25年我们上半年已经达到3个亿的产值。中药材植物提取车间建成之后,它可以将我们的中药材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会给这个药企或者是一些上游企业提供中药材提取物,还有提取浸膏。同时,它也可以给我们这个一产还有二产的中药材种植还有加工提供一个加工条件,进一步扩充体量。

这一扩建不仅是产能的跨越式增长,更标志着宝林公司从传统中药饮片初加工向高附加值植物提取领域的转型。转型后,宝林公司除向制药企业提供浸膏、浓缩液等“半成品”外,还可生产中药颗粒剂及化妆品原料,从单纯的“原料供应商”向产业链中的“价值链伙伴”转变,进一步完善区域医药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

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张佰伦:公司下一步聚焦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把这个中药材的植物提取车间以及循环水提取线建成投产。进一步加深中药材的这个加工附加值。同时,围绕中药的这个一二三产融合,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做好本土品牌。

从中药材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文旅融合,宝林科技实现了从单一原料供应向综合产业运营的转型,为中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也正是全市大力培育中药材经营主体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已重点培育药王谷、黔棠姜等中药材经营主体68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医药(民族药)制造企业达10家。此外,贵州百灵、贵州三力等知名企业也在加工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多企业协同发展、多品类同步加工的产业格局,提升了全市中药材加工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专班负责人 张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提升我们安顺中药材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提升本地药材的标准化水平,支持我们本地企业产品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市获6个地理标志产品;推进贵州省“定制药园”申报,目前,全市已有13家企业获贵州省“定制药园”建设单位。指导申报贵州省GAP基地遴选,今年,已组织两家企业申报。二是不定期地组织中药材经营主体到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广州、成都、亳州等地去开展推介、展销、交流活动。下一步,我们主要还是从提升中药材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几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全市已培育省级“定制药园”企业13个(2024年新增1个),另有两家企业入选“定制药园”建设培育单位。这些“定制药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紧密联结,既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也推动了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实现了加工端与种植端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未来,安顺将继续围绕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补全产业链短板、延伸产业链价值,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皮凌霞

经开融媒:程倩 

西秀融媒



上一篇:平坝区科技馆:打造科普新阵地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下一篇:从石漠荒山到“绿色银行”,关岭花椒书写生态与经济双赢答卷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