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品牌到贵州特色产业龙头,南山婆在安顺扎根十四载,不仅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南山婆发展始于福建尤溪,其膳食技艺传承300余年,“南山婆”膳食制作技艺列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集团创始人包爱明作为第十代传承人,带着这门技艺开启了新的征程。2011年,南山婆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安顺。
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顺庭:来到安顺以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安顺的营商环境就像我们的黄果树瀑布一样,既有飞流直下的改革魄力,又有润物无声的服务温情,正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安顺吸引投资的安顺热度、促进投资的安顺力度、服务投资的安顺温度,所以南山婆在安顺扎下了根。
安顺地处云贵高原,凉爽的气候适宜微生物发酵,当地百姓自古钟爱并擅长酿制酸汤。但传统酸汤酿造全靠经验,因缺乏对微生物的认知,做酸汤如同开盲盒,户户味道各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酸汤食品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南山婆顺势而为,2014年成立食品研究院,系统研究贵州酸汤。
历经多年努力,团队实现对酸汤发酵微生物的精准控制,破解了传统酸汤发酵周期长、产能低、品质不稳定等难题,探索出“非遗传承+科技创新”的新路子,除了自身传承的南山婆“非遗”,还在安顺挖掘屯堡酸食制作技艺,成功将其申报列入安顺市、西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山婆也成为了屯堡酸食“非遗”保护单位,依托“双非遗”创新推出果蔬酸汤等爆款酸汤美食,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
此外,在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帮助下,南山婆与江南大学、中国发酵食品研究院、贵州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建成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拥有各类专利80多项,牵头或参与起草标准17件,迅速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
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顺庭: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对南山婆的关怀厚爱。帮助协调解决了企业发展中很多的具体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建设南山婆产业园的时候,帮助争取了省级的工业基金2亿元,为我们项目的建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还有我们在建设过程当中,当地的政府部门,包括我们西秀经开区的管委会,帮助协调解决了电力供应保障、公交车线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企业能够安心在安顺发展,安心在西秀发展,也为我们做大做强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2017年,在安顺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采用的辣椒、西红柿等原材料主要来自贵州,近三年累计收购本地农产品超3.5亿元,员工90%以上来自安顺本地。南山婆2024年8月新园区投产后,年产能提升到10万吨,员工从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2024年其产值超2亿元,同比增长40%。
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顺庭:“十四五”期间,我们投资7.57亿元,建成了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南山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可年产酸汤系列产品10万吨以上,是国际权威机构沙利文认证的全国酸汤产能规模第一的生产基地。
从12亩老厂房到217亩新园区,十四年间,南山婆在安顺累计投资超60亿元,建成食品产业园、铂瑞兹酒店、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直接解决就业1000多人,财税贡献超10亿元。
如今的南山婆,已构建起从原料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上游带动农户标准化种植,中游推出多元化酸汤产品,下游以商招商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全力打造完整产业链,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它不仅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荣获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扎根安顺十四载,南山婆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未来,南山婆将继续深耕酸汤产业,为贵州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皮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