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获得首批体细胞克隆白洗猪 ,贵州地方猪种群保护实现技术突破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3日

10月9日,记者从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近期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育出首批混合体细胞克隆地方猪,此举实现了我省地方猪种群保护的重要技术突破,标志着贵州已具备独立开展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能力。


图片1.png

专家展示贵州省首批混合体细胞克隆白洗猪。


此次细胞核移植的白洗猪体细胞采集于黔东南州施秉县。白洗猪又称“苗寨猪”,是贵州黔东南独有的地方猪种,主产于施秉县、黄平县等地,具有粗饲、早熟及肉质好等特点,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实验室通过随机注入去核受体卵母细胞后进行胚胎融合成功获得克隆胚胎,并且受体母猪顺利自然分娩出3头仔猪,目前仔猪发育良好、健康活泼。


图片2.png

目前三头新生仔猪健康状况稳定。


地方猪种既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是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战略资源。贵州具有丰富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现存香猪、关岭猪、白洗猪等11个地方猪遗传资源类型。为解决外来猪种养殖带来的地方猪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以及地方猪种传统活体保种成本高、疫情风险大等难题。在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下,贵州大学建立了完整的研究平台和团队,实现了对贵州地方猪种独特遗传资源的精准保护,更构建起“活体保种+体细胞冷冻备份+危机时复原”的立体化保护体系。


图片4.png

研究人员演示注入去核受体卵母细胞的显微操作过程。


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贵州大学动科院博士生导师陈祥表示,该技术的本土化突破,将加速贵州濒危地方猪种的抢救性保护与复原,缩小与先进省份的种业差距。通过快速扩繁优良种群,还能推动地方猪保种和选育开发利用,同时为传承与地方猪深度绑定的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撑。


 

上一篇:“医保可报销药品仅占2%” 谣言因何而来?占比该怎么算?

下一篇:国家防减救灾委对广西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