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总,我家养牛场仓房见底了,急需5吨饲料,你看明天能发货吗?”“明天恐怕不行啊。但是,今晚可以。”
这是近期诞生于关岭牛牧草物流园的一个新段子。这家号称“白天下单,晚上发货”的企业,就是位于该园的贵州盛世源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那位诙谐的“钟总”,则是该公司副总经理钟成龙。
什么样的企业有这样的底气?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今年9月正式投产的企业,干净、整洁的厂区令人耳目一新。抬眼望去,连片双层建筑间,一栋白色高楼格外醒目。
“别人家最高的楼是办公楼,我们家最高的楼用来安装设备和从事生产。这栋楼,就是我们垂直布局的智能化生产车间。”30岁出头的钟成龙笑容满面,言语间透着年轻职场人的朝气与干练。
“整栋楼就像一台巨型机器。”钟成龙边走边解释,“由于设备非常高,普通楼层根本安装不下,我们采用了立体布局——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五层,每一层都装有原料仓和相应的加工设备。原料在各楼层投入,完成全部加工流程后,最终回到一楼变成成品。”
令人惊叹的是,支撑起整座工厂两条生产线高效运转的,仅有六名一线工人:三名投料工、两名打包工和一名叉车司机。在打包区,只见两名工人在各自生产线的出料口值守,娴熟地将成品饲料装袋、封口。
“这正是我们新质生产力的直观体现。”钟成龙一语道破高效背后的奥秘。他介绍,六个人的生产线背后,是一整套智能化运营系统,中控室作为“数字大脑”,精准调控着20个原料仓的配比与输送。当投料工将原料投入后,系统自动完成20种原料的精准配料、输送与加工,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靠着这套系统,该公司两条生产线每月可产出3000吨精品饲料。若按每头牛日均消耗5斤饲料计算,可以满足4万头牛的喂养需求。
高效率更要匹配高标准。“我们的另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科学的饲料配方。”提到配方研发,钟成龙显得格外自信,“光是育肥牛精料补充饲料,就根据育肥前期、中期、后期细分出三种不同产品。”
他解释,饲料配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针对关岭小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的生长差异,以及牛犊、能繁母牛和育肥牛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该公司研发了多款精细化饲料。
“比如我们的预混料就像‘秘制调料包’,可以全面补充钙铁锌硒及维生素。”钟成龙形象地介绍,“而全价料,相当于肉牛的‘懒人外卖’,直接拌入草料即可,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目前,企业已与关岭牛投资集团达成重要合作,其生产的精细化饲料正陆续进入当地各大养殖场。“我们要让更多关岭牛吃上量身定制的‘营养餐’。”钟成龙表示。
“智能化生产线+科学配方”,这条由新质生产力支撑起的现代化供应链,正悄然改变着当地肉牛养殖的传统面貌。四万头关岭牛的“营养餐”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