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知多少 | 屯堡人的“四坊五匠”,藏在手艺里的大明遗风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8日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256_59_704.jpg

明初,为加强对云南的控制,保持驿道畅通,贵州成为军事要地和战略重点。沿湘、黔、滇驿道干线附近,明朝陆续设置了许多卫所,从江南一带调遣数十万大军一路驻守,他们携家带口、寓兵于农、且耕且守,实行父子相继的军户制度,在贵州形成大大小小700多个屯堡。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720_64_704_a.jpg

随大军进驻贵州的,还有明朝从江南和中原地区调集而来的各行业的能工巧匠。屯堡工匠产生于明代匠籍制度,其传统手工艺涉及各种门类,具有代表性的为“四坊五匠”。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618_62_704_a.jpg

早期“四坊”多指碾坊(磨坊)、豆腐坊、油坊、酒坊,后来发展出糖坊、面坊等作坊;“五匠”则指石匠、木匠(雕匠)、铁匠、剡(骟)匠、篾匠,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屯堡地区的“四坊五匠”也在发生变化,如今的“五匠”多指石匠、木匠(雕匠)、铁匠、篾匠和银匠。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137_54_704.jpg

“四坊”满足屯堡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五匠”则都是行业专长突出的匠人。石匠是安家的先行官,砌好住房基础,接着垒石墙、刻石雕等;木匠要打门窗、制家具;铁匠要打造锄头、犁耙、镰刀等农用工具。随后,为了方便生产、丰富生活,篾匠负责编簸箕、撮箕、菜篮等竹编生活用品,银匠负责制作各种银饰和银器具。

“屯堡工匠作为传统工匠的一部分,其身上体现了精益求精的中华工匠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行业操守。同时,作为屯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逐渐形成了异于其他工匠群体的互构性、自足性、兼业性特征。”安顺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董天倩说。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553_61_704_a.jpg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卫所功能划分,安顺屯堡主要分为交通线和田坝区。在交通线上,以戍守为本的卫所为保障驿道通畅,可耕种地少,故而在农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屯堡人“善贸易”的特长,发展出许多副业和手工业,如“吉昌的鸡贩子,中所的猪贩子,九溪的米贩子,章家庄的布尺子,鲍家屯的腰带子”。

微信图片_20251106163138_55_704.jpg

如今,仍有不少屯堡人在坚持传承弘扬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屯堡石雕、木雕、银饰制作等远近闻名。董天倩认为,这些屯堡匠人在劳作的过程中,将铸于生命中的族群文化和家国情感物化到各种手工制品中,成为屯堡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上一篇:钱理群毛佩琦葛剑雄等名家参会!屯堡文化大会将在安顺举办

下一篇:屯堡文化调研采风行|到旧州古镇感受六百年屯堡烟火气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