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11月13日,在省司法厅召开“十四五”时期法治贵州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张荣荣表示,“十四五”以来,省司法厅牵头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改革,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制度体系,公共法律服务在全面依法治省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充分发挥。
发布会现场
锚定“人民所需”,科学布局服务网络。紧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系统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服务供给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优化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仲裁等全业务资源,打造综合性服务窗口。近年来,“减证便民提速”“公证规范优质”等一批创新举措相继落地见效。
在全方位服务保障下,全省法律服务供给量质齐升。“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57万件、公证52.8万件、司法鉴定42.45万件、仲裁2万件。这些服务,如同细密的针脚,将公平正义绣入百姓生活的图景,切实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贵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建强“三大平台”,系统夯实服务根基。建立了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站点,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以来,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510个,“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成形。同时,“12348”热线年均接听咨询28.38万余通,“贵州法律服务网”累计访问量达4880余万人次,有效拓展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融合机制”,高效提升服务质效。聚焦平台、资源、管理三大关键,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志愿服务体系,突出解决服务均衡、质量监管、便民提速等问题。

目前,普惠均等的法律服务机制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服务响应效率显著提升,“抓服务必须抓质量”成为全系统共识。以“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行动为例,通过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改革,大幅压缩了办证时限,目前正全面推行。
截至“十四五”末,全省城乡居民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已基本建成,法律服务资源触手可及,为全面依法治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荣荣表示,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省将促进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整体提升,在便民减证提速、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上,下更大功夫,用法治温度护航百姓的美好生活。
上一篇:贵州代表团全运会再添3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