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在众多展区中,贵州展区以独特的屯堡文化元素,丰富了展会内容,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体验。

展馆里的地戏巡演。
在展区大屏幕前,锣鼓铿锵、唱腔高亢,头戴木雕面具、身披战袍的地戏演员们时而挥戈舞戟、时而列阵呐喊,有着“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地戏,展演一开始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展现着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
地戏,作为屯堡文化中极具活力、特色和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一带的地方戏,俗称“跳神”,主要集中在安顺的屯堡村落里。

屯堡银饰受欢迎。
来自江苏的观众李先生表示:“第一次知道地戏,感觉挺有气势,表演者戴的面具很有故事感。”安顺“00后”地戏表演者周顺说,地戏不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体现了屯堡文化活态传承,他希望通过长三角文博会这一平台,将古老艺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促进跨地域文化的对话交流。

吸引许多观众驻足观赏的地戏表演。
展区左侧,屯堡银饰、“脸子”、蜡染和刺绣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形成了另一道风景线。特别是屯堡银饰展台前人潮涌动,成为展区人气最高的区域之一。
这些银饰以传统屯堡图腾为灵感,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打造出项链、手镯、耳环等精美饰品,既保留了手工锻造的细腻纹理,又融入了时尚元素,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驻足选购。参展商、贵州屯堡人银饰总经理胡天文告诉记者,屯堡银饰源自当地屯堡人的日常生活与信仰,象征着吉祥与守护,开展两天,产品销售额近两万元。

“脸子”为灵感设计的小摆件。
展区另一侧,以“脸子”为灵感设计的小摆件和挂坠同样受人瞩目。展位负责人顾婷介绍,有许多观众来咨询这些挂件背后的意义。希望借助展会平台,让屯堡文化被更多人看到,开发出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创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