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嘱托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黔贵大地生机勃发、春潮涌动。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4周年之际,贵州日报今日推出“满怀信心向前进 奋发有为谱新篇”4个整版特别报道,用“深度述评+案例特写+现场回访”的形式,充分展示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为贵州人民指引前进方向,要求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中谋划一域,对贵州作出的战略指引和赋予的重大使命。
贵州“富矿精开”加速资源优势转换,推动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2024年化工、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30%;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贵州造”新能源客车由中老铁路首次出口老挝;贵州与四川、重庆同步开启动力型锂电池铁路安全运输试点全国首发……黔贵大地,处处涌动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干在前、闯在前。贵州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敢打攻坚战的冲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发展之路阔步向前
闯新路,当锐意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贵州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勇闯新路,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向前。
位于贵州中部的黔南州福泉市被称为“亚洲磷都”,已建成全国唯一“磷化工、金属冶炼、新材料”产业集群,磷酸铁锂出货量连续三年排名贵州省第1位,占全省80%。
新年伊始,福泉围绕“富矿精开”发出“动员令”,持续打造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福泉号”千亿级产业舰队。
贵州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矿种多、分布广、门类全、品位优,“矿产资源大省”名副其实,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有条件、有基础、更有信心。
毕节市黔西市黔希化工生产区一角。 范晖 摄(贵州图片库发)
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2024年,贵州重点提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深入推进“富矿精开”。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战略性矿产和紧缺急需矿种找矿力度,加快提级增储一批、新增探获一批;加快建设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推动开阳“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瓮安矿化一体新能源电池材料循环产业等项目加快落地,促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耦合发展;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位于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镇刘家坡瓮的福磷矿尾矿过滤充填车间,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矿山生态系统。雷云前 摄(贵州图片库发)
市场的认可度和企业的获得感,是贵州敢闯敢试的不竭动力。
“贵州推出的‘贵人服务’让企业投资很放心,项目落地和建设都很顺利。”今年1月,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开工,据华友控股副总裁、友山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军介绍,项目生产过程可实现废渣零外排,高质量的环保水平符合贵州省“富矿精开”的战略要求,双方实现了资源与市场技术优势整合。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
产业之路向新而行
闯新路,当立足产业着眼未来。贵州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赛道新产业渐成气候。
老树发新芽。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转型升级步伐铿锵有力。六盘水市贵州能源水城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总投资65.3亿元,预计2026年四季度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65亿度,间接带动近千人就业。该项目与200万吨/年煤焦化、233.8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同属贵州能源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的子项目,它们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将形成高效、清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眼下,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一核两区”重要节翼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核心承载区,正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为首位产业,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凸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领跑行业的集群发展态势。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胡攀学 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黄波介绍,目前园区已培育引进新型功能材料企业17家,其中投产达产15家,形成了以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能矿锰业、中科星城等企业为代表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成品生产及梯次利用、综合回收的较完善产业体系,博邦山河、为方新能源等企业各项建设正加速推进。
未来产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贵州沿着新技术发展方向加快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一个个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正拔节生长。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闯新路,当立足贵州着眼全局。贵州把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扩大开放,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推动外贸规模、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吉利汽车成套配件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发出前往白俄罗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勇 摄
2024年2月,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生产的100余台车成套配件从贵阳国际陆港出发后,中途不转站、不换厢,抵达白俄罗斯明斯克后,由当地的吉利汽车工厂总装销往周边国家;2024年5月,贵州开行脱硫石膏专列至防城港,再通过班轮出口越南,实现了贵州脱硫石膏的外贸首航;2024年10月,贵州开行直达老挝万象铁路汽车专列,为未来贵州与老挝的更多合作和贸易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贵州加快通道建设,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贵州;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对外开放;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批启用;贵阳国际陆港纳入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贵州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扩大对外交往,大胆“走出去”。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我省13位省领导带队出访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仅印尼、泰国、老挝之行就签约项目24个、金额55.3亿元;贵阳、贵安和遵义综保区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老中铁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企业参加多个境外展会,达成意向订单3亿元。
众多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对投资贵州充满信心。数据显示,我省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00余家,吸引了苹果、沃尔玛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
【典型案例】
一块煤从“黑”到“绿”的嬗变
近日,在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现场,记者看到,大型生产设备装置高耸矗立、管廊纵横,厂区的道路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绿意盎然,整个厂区未听见噪声、闻不到异味。
贵州美锦华宇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是贵州省重大项目工程。项目包含380万吨/年优质冶金焦、30万吨/年合成氨、20万吨/年LNG、1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等8个子项目,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大型焦炉清洁生产技术,产生的焦炉煤气通过新型环保工艺分离提纯,可年产4000万标方高纯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实现“近零排放”。
煤焦化企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化工企业如何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绿色可循环?记者在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公司中心控制室里找到了答案。
“过去对焦炉尾气的处理是‘一烧了之’,现在从焦炉尾气中提炼氢气,将煤炭从燃料变成化工原料,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效能,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煤炭原料在生产链条一环环、一道道‘分解催化’下,生成LNG、氢气、合成氨等产品。”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勋介绍,该项目在炼焦过程中,高效回收利用焦炭余热,生产高温高压蒸汽,配套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形成煤-焦-电产业链;同时利用制氢、储氢、用氢等技术进行焦炉煤气精深加工,生产高纯氢,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所需的氢燃料,形成煤-焦-氢产业链;通过分离、转化、合成,从焦炉煤气中得到合成氨,生产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复合肥,形成煤-焦-化产业链;一块焦煤就这样被“吃干榨尽”。
六盘水素有“江南煤海”之称,资料显示其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41.60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保有储量占全省的30%。2025年,六盘水煤炭产能力争达到1.2亿吨。
六枝特区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打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示范新高地。2024年,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产出全焦约45万吨,实现产值约10亿元。重点发展煤焦化及其下游关联产业,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六枝特区传统煤焦化产业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并带动推进上下游煤电板块、铁路物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发展。
加快实现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聚合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链式思维把资源“吃干榨尽”。贵州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一个个高质量推进“富矿精开”的生动案例正在贵州大地不断上演。
【现场回访】
数智赋能 加速“城”长
“电子营业执照已变更完毕,请查收!”近日,在贵安新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中科富创(贵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AI上大科城”小程序提交了工商注册的服务需求,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梦星立即收到提示,在5分钟内就办理完成业务,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
2024年8月发布的“AI上大科城”小程序,是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打造的数智园区运营服务平台,通过数智赋能、线上线下联动,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工作和生活服务。园区管理者也可以有效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及资源高效利用。
数智化管理及服务的迭代升级,既是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核心区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有利于推动项目落地,护航企业发展。
作为贵安新区规划和建设重点,54.8平方公里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总体定位为数字产业和人才聚集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如今,这里既是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强省会”核心地带,也是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中“南部中心”的发展引擎和核心。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积极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将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主路径、主赛道,围绕“一区两园三谷”产业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
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签约项目50余个,联动苏贵产业园、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等第三方园区招商机构签约项目10个。目前,该科创城投资主体涵盖数据中心运维商、贸易流通平台、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在数字产业方面已招引落地华为云、百度、网易等龙头企业,并招引落地华为生态链企业40余家。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比较优势,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服务能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宇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冯倩张秀云赵文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