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频频出圈,“黄小西吃晚饭”、山地旅游、“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洋芋国……很多人都被这些贵州热词刷屏过。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公园省,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年来,贵州依托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策划报道,展现贵州正以“山地+”推动旅游业态创新,构建“可玩、可感、可传播”的山地旅游新场景;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贴心服务,提升游客体验;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推出惠民乐民系列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折射出贵州文旅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文旅消费最新趋势,也正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美好旅程。
——编者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非遗研学逐渐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成为课堂之外的重要文娱活动,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正逐渐成为学生们课外学习的新风尚。
“老师教我们用竹条编鸟笼呢。你看,我都快编完了!”来自南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汪奇坤举鸟笼,满脸喜悦。5月以来,重庆、湖南、云南等周边省会的学生家长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黔东南州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3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市州之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8项361处,居全省第一。
“研学游团体占主要,寒暑假旺季,都需要预订,6月份已经有160多人预订。”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卡拉村鸟笼制作体验负责人王玉和介绍,4月以来,已累计接待非遗相关研学游近1万人次。
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黔东南州目前,推出“魅力黔东南多彩非遗体验走廊”“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和“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系列旅游线路。作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业态,非遗旅游主题线路以其可观、可购、可游、可体验的综合性,串联起非遗的体验场景,带动了一波旅游热潮。
在黔东南州黄平县非遗研学基地,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孩子们体验着学习制作泥哨和蜡染;在黔西南州兴义峰林布依非遗体验基地,青少年们仔细观看非遗传承老师的示范指导,带着好奇和兴奋,动手体验扎染制作…众多游客、学生在非遗研学中体验扎染、古法造纸、苗绣制作,一边看风景,一边体验非遗,融入当地生活,增强了对非遗的认知。
在安顺学院“非遗大讲堂”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蜡染技艺安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婷婷,讲解了蜡染技艺的起源和地域特点,并带领学生现场制作。
“为了将蜡染非遗手工技艺向大众推广,让蜡染手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针对游客和研学师生,开拓了‘现场蜡染、苗绣体验’项目。”杨婷婷说,现在固定到高校开展“非遗进校园”,同时,创办了绣娘坊蜡染苗绣民间特色展馆,在贵州多个景区景点增加体验展馆,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参观和学习到这项非遗技艺,感受蜡染与苗绣的魅力。
和绣娘坊一样,在贵州有很多乡间展馆,通过在开发非遗衍生品、创新展陈方式、增加交流体验等方面做文章。
立足多彩贵州的文化,一批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贵州省、市、县非遗研学实践基地、非遗体验馆赢得年轻人青睐,传承与创新表达的“行走的课堂”,让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技艺”。
上一篇:国家统计局:4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 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
下一篇: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