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这里拍拍美照,晚上摇身一变成为古装剧人物与NPC互动,简直太有趣了!”7月29日,夜幕下的贵州黔南州都匀秦汉影视城灯火如昼,游客李琳手持仿古“银票”,在飞檐翘角的楼阁间穿梭,与身着秦汉服饰的NPC对暗号、解谜题。
都匀秦汉影视城与NPC互动现场。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李琳的印象中,“沉浸式旅游”概念日益宽泛,不同景区的相关活动,都为她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游玩体验。
山水为幕:实景演艺的时空穿越
2019年至2024年,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假期旅游报告显示,沉浸式旅游在此期间经历了从兴起、成型到流行的发展阶段。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
在都匀市,融合黔南民族风情的剧目《花漫黔南》与无人机天幕秀在秦汉影视城上演:数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变换出凤凰、银河图案,与地面火壶舞、民族歌舞交相辉映,将观众带入“古今交织”的梦幻时空。
无人机天幕秀在秦汉影视城上演。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迎接暑期旅游高峰,都匀秦汉影视城推出“我在都匀当明星”暑期夜游活动。该活动以“三楼六景九戏,一夜游遍千年”为核心,围绕三大主题场景升级夜游内容,包括NPC近距离互动、创新银票游玩系统、大型情景演绎角色体验等。
与NPC近距离互动。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事实上,此类“山水实景 科技赋能”的模式正在贵州全域蔓延。在长顺县神泉谷,第四届乡村戏剧节以“半城山水半城戏”为主题,将瀑布、溶洞与舞台无缝衔接。中央戏剧学院带来的《风云儿女》在天然峡谷中上演,观众席与山涧流水仅一步之遥;黔滇桂山歌大赛则邀请游客在星空下与三省歌手对唱,山水从背景升级为“舞台主角”。而平塘县“水龙之夜嘉年华”更将天文小镇化作音浪与篝火的狂欢现场,民俗水龙舞与现代灯光秀碰撞出奇幻夜游体验。
角色入戏:从“观看者”到“剧中人”
沉浸游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观光边界,让游客成为剧情推动者。
7月18日,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屯堡景区打造的沉浸式“剧游云峰”活动启幕。该活动以“穿越六百年·共赴屯堡之约”为主题,创新融合“沉浸式演艺 互动剧游 非遗体验”三大亮点,为游客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云峰屯堡文化之旅。
沉浸式“剧游云峰”。西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毕节市,九洞天风景名胜区暑期限时开放剧本杀线路,以“鲛人 IP”为核心,围绕《守护千年秘・寻宝九洞天》主题打造沉浸式鲛人剧本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放探险路线旨在让游客从“看”变为“玩”,从“观光”走向“探索”。线路开放期间,鲛人 NPC 不定时空降,以“角色驱动”模式增强文旅黏性。
《水陆穿行:九洞天终极徒步探秘》的剧本杀。
游客唐粒在体验完探险线路后表示,旱洞探险环节印象很深刻。“不仅拿到限定任务包,还领取了鱼鳞纹身贴,感觉自己成了文物守护特工队的一员,代入感很强。”
文化入心:从体验到认同的文旅升维
沉浸游不仅是娱乐形式的创新,更是构建文化认同的通道。
从山水实景的视觉冲击,到角色扮演的情感代入,再到文化共鸣的价值沉淀,贵州以沉浸游为路径,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夜游黄果树。潘宗义 摄
正如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安顺学院名誉校长石培华在2025年“一带一路”文旅研讨会上谈到的:贵州正通过场景还原、非遗互动、沉浸剧场,将文化资源专业化呈现,使游客从“观光者”升维为“文化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