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300多台高端智能化无缝针织设备满负荷运转。“目前已接到1.6亿元订单,生产计划排到了6月份,去年公司产值突破3.2亿元。”公司人资行政经理秦湘红介绍道。
看着贵州鼎盛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作为上游企业的贵州健盛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早有准备,在一年多前就对包覆纱板块进行扩产。如今包覆纱产能达1400吨,其中一半供应给下游鼎盛服饰生产线。
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
这一协同发展模式,是黔东南州三穗县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三穗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健盛运动服饰氨纶橡筋包覆纱二期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完善鼎盛服饰高档无缝针织内衣产业配套,并引进翔润服饰、伊妮斯服饰等两户服装企业建成投产,持续壮大轻纺产业生产链条。
贵州省纺织产业(深圳)招商推介会
纺织服装业是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县域经济中“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我省敏锐抓住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锚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目标精纺“一根纱”,着力将纺织服装产业培育成经济新增长点。
全链共生,构建产业集群优势
作为毕节高新区重点招引项目,贵州新昊亚麻纺织有限公司6000吨亚麻纺纱生产线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总经理王军已忙得脚不沾地。“产品主要是亚麻纱线及亚麻混纺纱线,已接到江浙粤等地织布厂订单,并正与一些省内意向客户洽谈。”王军介绍,贵州日益完善的轻纺产业链有助于提升麻纺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贵州新昊亚麻纺织有限公司6000吨亚麻纺纱生产线
落户贵安新区的恒力(贵阳)产业园,以“聚焦高端制造,深耕优势产业”为定位,在我国西南地区高端纺织面料行业稳稳扎根,进一步增强了贵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实力。
恒力(贵阳)产业园内
针对印染环节缺失问题,贵州精准施策,高标准规划布局安龙现代化轻纺服装产业园309亩印染发展区和贵阳绿色生态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
如今,毕节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多点开花”,集聚效应显著;黔东南州一批产值过亿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迅速;黔南州绿茵湖产业园区吸引众多服装加工、纺纱、鞋靴加工及民族轻纺服装企业进驻……随着大量龙头企业引进、项目投产、产业集中发展,贵州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不断拓展,发展基础夯实,产业特色愈发鲜明,要素资源更加稳固,通道优势日益突出,发展势头和动能持续增强。
毕节高新区碧海片区园区。刘畅 摄
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蝶变
走进贵州顺立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58台高速倍捻机、274台高速喷水织机高速运转,上千根细丝迅速交织成布。生产厂长张迎尧紧盯着大型数据显示屏,通过厂房内256个采集点的实时数据,精准掌握生产情况。
顺立达纺织。李兴智 摄
“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生产环节各工序均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让科技真正为纺织服装业赋能。”张迎尧说。
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凭借一流的生产和检测设备,24小时能生产120万余米弹性织带,成为少数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物料制造商,订单量逐年递增,产值突破7500万元。公司经理曹玉江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智能化升级、扩大产能迫在眉睫。为此,今年企业新增生产线,引入多台高端设备,争取迈上发展新台阶。”
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锚定智能化,贵州新昊一落地就引入先进生产系统,“我们引进了瑞士立达单并机、精梳机和全球当前最先进的气流纺机,实验室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棉花检验、纱线检测设备,为生产和质量提供坚实保障。”王军说。
向科技要动能,已成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的共识,智能制造正在原料、织造、印染、设计、市场等纺织全产业链全方位展开,企业争相发力不断推动贵州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迈向全球,世界版图留下贵州足迹
当贵州民族服饰、精品刺绣登上世界级时尚舞台,会绽放怎样的光彩?
贵州苗绣元素的联名系列服装
在刚刚结束的2025秋冬米兰时装周上,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携手中国女装品牌HUI,以“羲和”为主题的非遗服饰大秀惊艳全场,10款联名系列服饰演绎传统工艺的当代魅力,获现场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多国买手以及《VOGUE》《ELLE》等50多家意大利时尚媒体与电视台主编点赞。
一块“老”布开辟外贸“新”路。如今,贵州纺织服装企业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
贵州星润生产的弹性织带远销海外多地,并与国际知名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华歌尔、黛安芬等建立深度合作,国内品牌北京爱慕、安莉芳等也与它建立了合作关系。恒力(贵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仿真丝系列、仿醋酸系列、雪纺系列产品等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中东地区颇受青睐。”
2025秋冬米兰时装周现场展示贵州苗绣文化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以“非遗 +现代创意”的独特模式推陈出新,产品不仅在国内多地亮相,还走上阿联酋、西班牙等国百货公司的货架,畅销国内外市场,讲好贵州故事。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建设,以及中老铁路开通、中欧班列开行,贵州连接东南亚、欧洲的陆路大通道进一步打通,开放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一批优质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贵州纺织服装产业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和“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立体开放新格局,通过“水陆空铁”全方位迈向世界,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上一篇: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