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黄果树瀑布与龙宫两大5A级景区之间,海拔1186米的巍巍群峰之巅,一座形如“锅盖”的布依族古寨已悄然静卧600百余载。这里山高水远,两汪清荡映照天光云影,布依语谓之“瓮座”,汉语雅称“高荡”,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高荡村。
这里,青石垒就的屋舍错落有致,蜿蜒的石巷曲径通幽,沧桑的古堡默然矗立,与布依儿女的婉转山歌相映成趣。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寨……一项项纷至沓来的荣誉,不仅铭刻着高荡村的独特魅力,更让这座深藏山间的石头古寨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石韵千年:石头筑就的时光博物馆
走进高荡村,犹如翻开一部用石头写就的时光典籍。灰白的石板建筑依山势起伏,在群峰环抱间铺展出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岁月的见证者——从巍峨的寨门到幽深的古井,从蜿蜒的巷陌到古朴的民居,乃至日常的水缸,无不浸润着山石的灵性。这些建筑以石为骨,以石为魂:厚重的石墙诉说着坚韧,层叠的石瓦演绎着智慧。
作为贵州省最具魅力的30个民族村寨之一,高荡村的建筑肌理中流淌着布依族的文明密码。历经沧桑的古屯堡傲然挺立,静默的古桥横卧溪流,苍劲的古树荫蔽村落,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民族风情图卷。村中最古老的民居可追溯至明代,斑驳的石墙间依稀可辨往昔的生活印记。
寨东小屯山的古堡与寨后大屯山的屯堡隔空相望,残存的三十余间石屋墙体斑驳,它们曾是清代抵御外敌的军事要塞,也是村民避乱的“营盘”。寨门十米开外的“寻羊井”清泉淙淙,石砌井壁浸润着代代村民的甘甜记忆。一公里外,白水河上的古桥静卧如虹,桥头明代洪武十四年的建桥碑记《永定章程》,至今仍珍藏在村史馆中。
“这里的石头会说话。”村中老人抚摸着斑驳的石墙如是说。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可追溯至明代,清宣统年间修缮的古桥,见证了历史变迁。
如今,沐浴着阳光,漫步村中,浸润着风雨的石头房、石板路、古井……在游人眼中,无需刻意寻找,处处皆景。一座座老旧的建筑,以全新形象焕发新生,为这里的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守护根脉:布依村落的精彩蜕变
高荡村,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布依族传统村落,不仅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屯古堡和古桥古树,更弥漫着浓郁的布依族风情。
明代洪武年间的古桥、清代屯堡防御工事、明清遗存的石头民居,无一不诉说着布依族先民的智慧。依山而建的民居层叠错落,三层石楼功能分明:底层圈养牲畜,中层起居,顶层储粮。独特的“半楼”结构、木质“挡风”墙面,甚至全石砌成的“四落腔”,无不彰显布依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2011年起,乱拆乱建之风威胁古寨存续。“绝不能让文化根脉断在我们手里!”高荡村以“一法一条例”为剑,控违拆违、严审规划,同时划出核心保护区,在寨外规划新村安置搬迁村民。
新村建设亦成匠心之作:每户缴纳保证金确保统规自建,石材墙体、统一门窗风格延续石头建筑基因。2017年,这一“新旧分治”的智慧实践斩获贵州省农房设计竞赛一等奖。古寨保护与新村发展“双轨并行”,让高荡村既留得住乡愁,也装得下未来。
保护不止于砖石。高荡村将布依族的口传史诗、农耕技艺、婚丧习俗等整理成数据库,打造“民俗纪念馆”和表演长廊。如今,游客不仅能触摸明代石墙,还能聆听布依古歌、体验蜡染工艺,感受“无声文化”的鲜活脉动。
“我们高荡人,骨子里刻着崇文重教的传统。”村民们自豪地说。这座被誉为“儒林村”的寨子,至今坚守布依母语,孩子们在古堡下听老人讲述屯堡御敌的故事,文化的种子代代相传。
从明代屯堡到美丽乡村,高荡村在守护与创新中,抽枝展叶,亭亭如盖。如今这里,防御工事化作文化地标,古井清泉滋养现代生活,布依山歌与游客笑声共鸣。
古寨新生:文旅融合的振兴乐章
当晨曦微光轻抚过青石板的纹路,寨门前身着靛蓝布依服饰的村民已捧着醇香的米酒,用古老的祝酒歌谣迎接八方来客。这座历经600年风雨的石头古寨,正以“景区化打造、集团化运作、共赢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泼墨挥毫。
2016年,随着贵州中青旅、贵州百事盈等企业入驻,高荡村成立文化旅游开发公司,专业团队为古寨注入新活力:景区标准化管理、旅游线路设计、民俗表演编排,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如何让百年老屋既留得住乡愁,又装得下现代需求?高荡村的答案是——精准改造,修旧如旧。
从前游客只能走马观花,现在能沉浸式体验布依生活。遵循外观修旧如旧,内部提质升级的原则,村里打造出一批与古村落风貌相得益彰的干栏式民宿和民族餐厅。这些建筑保留着石板外墙的沧桑质感、木质窗棂的原始韵味,内部却实现了现代化蜕变:干湿分离的卫浴空间、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巧妙融入智能取暖设备等。2023年,高荡民宿集群荣膺贵州省“最美乡居示范点”称号。
暮色中的古寨广场上,游客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品尝布依“八大碗”的独特风味,亲手体验蜡染技艺的非遗魅力。“我们不仅呈现山水,更传递文化。”通过深度挖掘布依族的历史文脉、饮食文化和农耕文明,高荡村构建起多元业态矩阵:明代军事屯堡化身体验馆、单日客流破万的“六月六”风情节、融入现代生活的蜡染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登高远眺,古老的屯堡与新颖的民宿相映成趣,白水河上明代石桥静卧如初,连接着往昔与当下。高荡村以“全域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这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布依古寨,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