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城乡蝶变|贵州四县区“十四五”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5日

初冬时节,黔中大地发展热流奔涌。“十四五”的征程迎来收官时刻,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正以浓墨重彩之笔,勾勒出兴业、强县、富民三者交融共进的壮阔图景。画卷上,最鲜明的底色来自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为富民强县铺就的坚实路基。


39.jpg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的中国茶海景区绿意盎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遵义市湄潭县将一片“绿叶子”做成了支撑县域发展的“金产业”。这里不仅以60万亩生态茶园稳坐“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头把交椅,更以69.1亿元的茶叶总产值、166.4亿元的综合收入,让茶香沁入千家万户。传统名优茶与新式茶饮双轮驱动,今年前三季度新茶饮产值增速超60%,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30万茶农因茶而富,城乡收入比缩至2.08,位列全省前列。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的“甜蜜事业”硕果盈枝。虽值冬季休养期,但来年丰收的希望已悄然孕育于田间管理之中。蜂糖李这枚“金果子”,已发展至22.01万亩规模,创造34亿元产值,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大关,成就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的佳话。它与小黄姜、江龙茶、冷水鱼共同构成“四甜”产业矩阵,推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8%。


47.jpg

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基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闻双 摄


产业兴旺筑牢了发展根基,而传统工业县区的转型升级,则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能。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昔日“三线”建设的工业重镇,如今在煤基产业链上做足了“精开”文章。总投资近200亿元的“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落地生根,其氢能一体化应用成功跻身国家能源领域试点,成为全省独一份的殊荣。依托45.2亿吨煤炭等资源禀赋,六枝着力打造锂电池及材料、氟化工等“四大基地”,“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15.88%,今年上半年对GDP贡献率更达65.3%。


贵阳市开阳县凭借“磷”这一看家资源,书写着转型升级的现代传奇。这里富集全国80%以上的优质磷矿,远景储量达30亿吨。“十四五”以来,开阳坚定不移走“富矿精开”之路,推动产业向基础磷化工、精细磷氟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方向纵深发展。截至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98.14亿元,年均增速29.48%;工业税收23.99亿元,年均增速39.64%,几项关键指标较“十三五”末均实现翻番。


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终要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体现在城乡面貌的焕新与民生福祉的增进上。六枝特区面对“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矿区城区交织、基础设施老旧的历史欠账,以巨大决心推进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间,成功盘活35个“问题楼盘”,解决2万余户群众住房需求;改造99个老旧小区,新建改造管网195公里;创新推动公共停车位、学校运动场等资源节假日免费开放,让发展成果具象为市民身边可知可感的便利与舒适。


42.jpg

镇宁蜂糖李。 (镇宁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开阳县则依托99.91%土壤富硒的独特天赋,将“硒”资源转化为百姓的健康财富与增收渠道。目前富硒产品已发展至18大类831个,区域公共品牌用标企业产值达10.5亿元。更通过“富硒山居”旅居品牌的打造,建设旅居房源320栋,参与群众户均增收超7万元,让这片土地升腾起浓浓的幸福炊烟。镇宁自治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左右,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5%,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成为“甜蜜镇宁”最温暖的底蕴。


兴业是强县之基,强县是富民之盾,富民是兴业之本,三者犹如稳固的三角,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县域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架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各县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将这幅兴业强县富民的壮丽画卷继续描绘下去,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县域力量。


45.jpg

11月15日,游客在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牌坊村一民宿游玩。袁福洪摄


【短评】


发展“一盘棋”共谱“协奏曲”


“十四五”期间,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湄潭、六枝、镇宁、开阳四县区,以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共同奏响了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奋进强音。


一体发展,核心在于“融”。湄潭以茶为媒,将产业与民生、城乡风貌深度融合,让茶叶成为强县富民的坚实支柱;六枝特区把工业战略与城市更新紧密相连,产业发展反哺城市,让市民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这种融合,打破了产业、城乡、民生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一体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贵州县域摒弃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立足自身优势,走出特色之路。镇宁专注蜂糖李产业,成就“甜蜜事业”;开阳聚焦“磷”“硒”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与富民增收。这种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和持续深耕,让县域经济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体发展,落点在于“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幸福。开阳群众因“富硒山居”增收的笑脸,六枝市民享受便捷生活的舒心,都彰显了发展的温度。只有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才能激活内需潜力,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贵州四县区的实践证明,当产业根基、县域实力与百姓福祉同频共振,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坚实有力。这幅在黔贵大地徐徐展开的画卷,为贵州县域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在安顺市和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商务系统宣讲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