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稳定预期和信心,加快推进绿色转型|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5日

微信图片_2025-07-05_095912_809.jpg

7月5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转型的全球形势。他指出,当下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疫情后复苏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动能,但与此同时,全球绿色转型正遭受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严重冲击。

DSC_6420.JPG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开幕式上发言。

刘世锦以美国为例,详细阐述了外部冲击对绿色转型的影响。特朗普政府推行高关税政策,其反复无常的经济手段加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致使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显著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8%,美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也出现负增长。此外,特朗普政府兑现竞选承诺,退出《巴黎协定》,重启油气产业增长,解除煤电厂排放限制,并发布促进煤炭开采的行政命令,在近期的全面减税和支出法案中大幅削减对绿色项目的补贴。这些举措直接阻碍了绿色转型进程,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绿色转型的优先级也将被迫后移。

面对这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国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已给出明确回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刘世锦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目标的确定性至关重要。中国坚守绿色转型不动摇,源于绿色转型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共同选择,这一立场具备理性和科学依据。

DSC_6329.JPG

刘世锦进一步提出三点理由支撑这一观点。其一,与过去相比,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已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全球已投入数十万亿的研发和产业资金,若动摇或放弃长期目标,不仅涉及理念和价值观,更关乎重大利益,甚至可能影响众多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对在低碳绿色产业研发、投资和生产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其二,创新使基础绿色技术成本大幅降低,过去10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目前仅为燃煤发电成本的一半,未来还有下降空间,即便不考虑气候因素,从投入产出经济性来看,绿色技术已具备强大竞争力;其三,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各国愈发重视能源安全,风光等新能源具有分布式、本土化、就地获取且可再生的特点,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对油气资源大量依赖进口的中国尤为重要。

刘世锦指出,中国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低碳绿色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一条以“目标坚定性引导长期预期、市场化创新推动技术降本、产业化规模强化竞争优势”的特色发展路径。他建议,在“十五五”及更长时期,中国应响应COP28提出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升一倍”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增长,为稳增长、促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全球绿色转型的复杂形势,刘世锦呼吁各界坚定信心,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应对挑战,确保中国在全球绿色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上一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通过系统性转型加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下一篇:几内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第二副主席塞尼·法西内·西拉:坚定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主权的杠杆|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