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目前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31%,比“十四五”初的7.22%提高了3.09个百分点。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校园科技馆内,一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体验“窥视无穷”科普仪器
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2024年,全省科协系统不断加强科普体系建设,完善科普大协作机制。协同省科技厅建立贵州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开展《十万个为什么·贵州》图书编撰,打造贵州科普新名片;实施科普示范项目建设,“科普社区”“科普村寨”“科普特色学校”“科普长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馆是科普的主阵地。贵州持续推进全省科技馆体系化建设,围绕青少年、农牧民、城镇工作者等重点群体,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积极发挥科技馆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技教学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公共科普服务水平。2024年,贵州科技馆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举办主题科普活动164场,接待群众31万余人次;流动科技馆服务公众35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行程4000余公里。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深度融合,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贵州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多项反映质量效益的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
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创新工作举措和工作载体,打造“点线面”科普新格局,建立全域智慧科普传播矩阵,构建“科普+”工作模式,努力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上一篇:看明朝,到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