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各界瞩目中,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如期揭晓,5.3%的GDP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揭示了我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中稳步前行的深层逻辑,也传递出重要的信号,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信心与方向。
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蓬勃的内生动力
半年经济大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质量与成色,也是一场压力测试。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各方面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延续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观察宏观经济有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从这四个方面看:
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去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都是5%,所以从经济增速看,是稳中有升。
今年上半年,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在5.0%~5.4%区间波动,基本是平稳的。
物价低位运行,基本平稳,其中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在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这样陈述了他对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感受:“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都在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也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尽管国际经贸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上半年中国出口依然实现增长7.2%。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7.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0%。
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加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新动能正在加快积聚。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升。
“大家尝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甜头。”盛来运表示,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了中国经济再平衡,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国内外形势又倒逼经营主体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从现实的一些因素看,一些先行指标和积极因素都在改善,显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在持续保持。
保持清醒认识
做好自己的事
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
从统计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
旅客周转量增长4.9%;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说明,只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环境优化,中国内需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走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
“下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