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乌鸦洞前,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讲解员王品才难掩心中的激动:“这个乌鸦洞可不简单,它是我国首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是首台飞机发动机诞生地!”
1937年,中国空军能够投入作战的飞机不足300架,航空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的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拟在昆明建厂,但筹备处几次被炸,只能另寻他处。1940年,在大定县(今大方县)考察选址后,决定在羊场坝(今羊场镇)的乌鸦洞建立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下简称航发厂)。
清虚洞景区游人如织。何志刚 摄(影像贵州)
乌鸦洞深约900米、高30米,洞内有长50米、宽80米的广场。“这里原本是三层木结构厂房,底层放器材、二层搞机械加工、三层装发动机。”王品才介绍,1940年冬天,第一批工人正式进驻山洞。
在乌鸦洞的二楼,墙壁上挂着航发厂第一任厂长李柏龄的老照片。当年,李柏龄专程前往美国招募留学生:“国内条件虽苦,但我们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在他的感召下,李耀滋、钱学榘、曹友诚等一批留学生毅然决定回国效力。
乌鸦洞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的重要见证地,更留存着中共地下党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的光辉史实。
据中共大方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历史资料记载:1942年9月,中共地下党员王新民、吴难易打入航发厂;1943年8月,航发厂地下党小组正式建立,由万仁慕担任组长,带领工人同国民党反动当局开展护厂、反欺压、反贪污的厂内罢工斗争。1949年初,航发厂地下党小组改建为中共羊场坝党支部;同年4月,中共羊场坝党支部改建为中共羊场坝特别支部,万仁慕任书记,党员人数达67名。
1947年,航发厂共造了32台塞克隆G-105型1050马力航空发动机。工厂将两台发动机运送至昆明飞机场,安装在美国道格拉斯D-4型飞机上。经调试合格后,飞机顺利飞抵南京机场,宣告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自制航空发动机生产成功。
1949年2月,国民政府决定将航发厂迁往台湾,5月开始疏运人员和物资设备。羊场坝特别支部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立即发动员工抵制迁厂,部分人员及机器设备得以成功保留。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四十七师一四一团进抵羊场坝,正式接管航发厂。1951年,航发厂迁往成都,建立国营411厂,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继续作贡献。
如今,乌鸦洞没了机器轰鸣,但墙上的老照片、修缮后的厂房遗址,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先辈们那颗“不服输、不放弃、敢创新”的初心,激励着大方人奋勇向前。
距乌鸦洞2公里外的清虚洞,曾是航发厂火电站、铸造厂所在地。如今,这里已华丽转身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或在天生桥下驻足凝望,或在荷花池边静坐闲谈,十分惬意。
“我们坚持在保护原生态风貌的前提下,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康养、露营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景区负责人高梅介绍,公司打造的民宿一房难求,还带动周边群众开办民宿,共享发展红利。
近年来,大方县大力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旅研学。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5亿元。
下一篇:王毅介绍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八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