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槽开挖、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日前,罗甸县平寨水库支管栗木至龙坪水厂管网连通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近30名施工人员采用分段施工方式,抓紧进行水管铺设。
为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7月底动工以来,罗甸县水务局组织5个班组分8个施工点同步推进,目前已铺设管道11公里。

罗甸县小型引调水施工现场(本组图片均由潘希来拍摄)
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2024年以来,财政部、水利部每年安排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持全国60个县开展小型引调水工程项目建设,其中,贵州省清镇市、罗甸县、水城区共4个项目相继获得支持。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喀斯特地貌占比超60%,山高、谷深、水远且降雨分布不均的特点,导致农村供水保障提质增效的任务较重、投入成本较高。近年来,在中央支持下,全省农村规模化供水推进力度不断增大。截至今年10月,贵州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49%,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多。
罗甸县是贵州地势较为复杂的县份之一,海拔落差超1200米,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作为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罗甸县小型引调水工程总投资达10172万元,其中获中央资金支持8000万元,占78.6%,极大解决建设资金难题。
罗甸县小型引调水项目将与平寨水库干渠连接,新建45.7公里的输水管道及3个减压池,每天可为龙坪、沫阳、拉良3座水厂提供3.69万吨源水。

罗甸县被大山深锁的村寨
“现在罗甸3座水厂每天从坝王河提水近3万吨,每吨水成本高达3.2元,且水质易受影响,小型引调水项目明年建成后,供水量大且全部实现自流,片区内20.5万人将受益。”罗甸县水务局水务工程建设站站长毕林说,通水后每年预计降低工程运行成本超300万元。
小型引调水项目以县域为单元,涵盖从水库、河道、湖泊等至水厂的取水口、输水管道、桥涵及附属设施建设,以及水源连通、管网敷设等建设内容,对于大幅提升贵州县域农村供水规模化水平、加快推动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意义重大。
(“3”即优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三种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1”则是实现县域统管、专业化管理全覆盖的管护模式)。

清镇市大麦西水厂建设现场
在清镇市麦格乡大麦西水库旁,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山间寂静,小型引调水项目大麦西水厂正加快建设。清镇市水务局水务服务中心主任何元友说,目前在建的是污泥脱水机房及投药加氯间,整个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
2023年底,大麦西水库工程通过蓄水验收,但由于水库没有配套规模化供水工程,麦格乡群众守着满库水却喝不上。为此,清镇市水务局于2023年决心谋划大麦西水厂供水工程,规划建设资金1.4亿元,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项目推进缓慢。
2024年初,清镇市水务局积极争取中央小型引调水项目,及时解决燃眉之急。何元友说,10月底进行设备调试后,2026年春节前麦格乡、卫城镇、站街镇28个村(居)5.9万余名村民就可以喝上大麦西水库的水。同时,在中央资金支持下,清镇市簸箩片区供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明年6月投用。
这两项工程投用后,不仅填补清镇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最后拼图”,更构建起“东水西供”的网状格局,届时该市自来水普及率将实现100%,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超98%,新增受益人口近9万人。

航拍照片中的大麦西水厂建设现场和大麦西水库
此外,在六盘水市水城区,今年5月开工建设的水城区小型引调水工程也如火如荼建设中,已完成管道安装4.5公里。通过提水泵站、调节池及26.28公里的输水管的建设,陡箐镇、比德镇等7.8万人口将提前享受到农村规模化供水的红利。
农村饮水更安全、供水更有保障,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贵州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而实践证明,小型引调水工程的实施,正是破解贵州山高谷深、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规模化供水最快捷、最高效、最实用的密码。
贵州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争取和推动小型引调水项目实施,不断强化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以小型引调水工程为杠杆,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为破解山区规模化供水提供更好示范。
下一篇: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