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山净水、泡茶好水”品牌日益响亮;黄精、天麻等道地中药材享誉全国;铜仁抹茶纳入全省“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发展战略,产销量全国第一。
“十四五”以来,铜仁锚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定位,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全力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四篇文章,构建起以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三品”产业为核心的发展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之路。

2024年,全市新授权使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企业13家,新认定“三品”产业“乡土品牌”12个,规模以上生态食品药品饮品完成产值68.6亿元、总产值75亿元。这片森林覆盖率达66.2%的土地,正通过食品、饮品、药品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让绿色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引擎”。
生态食品:从“土产山货”到“品牌俏货”,小特产撑起大产业
初冬时节,万山区贵州百汇源蔬菜大棚基地暖意融融,棚内各类高山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有序进行着采摘、分拣和包装工作,几个小时后这些新鲜蔬菜便可送达千里外的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贵州百汇源蔬菜大棚基地依托铜仁独特山水禀赋与完善供应链体系,大力推行订单化种植模式,助推本地辣椒、黄瓜等优质果蔬持续“走俏”粤港澳大湾区市场。2024年,该基地蔬菜年产量超400吨,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在铜仁,这样“山里货”变“抢手货”的案例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山地特色,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树品牌”为路径,持续培育壮大生猪、蔬果、牛羊、家禽、食用菌、薯类等生态食品产业,培育出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东太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条长、影响力大、引领行业发展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越来越多“土特产”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价值跃升。
与此同时,铜仁在推进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山茶”“梵净抹茶”“梵净山鸡蛋”4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梵净山翠峰茶、沿河空心李、德江天麻、石阡苔茶、江口萝卜猪、玉屏茶油等地理标志品牌,带动128家龙头企业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2024年,“梵净山茶”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列第29位,品牌价值高达45.54亿元。

为拓宽生态产品销售渠道,我市抢抓东西部协作契机,出台《铜仁市东西部消费协作支持“黔货出山”奖励扶持办法》,精准对接粤港澳消费市场,大力推进“黔货出山”。目前,铜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2个,引导47家企业入驻“贵粤荟·东莞馆”,2024年全年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34.07亿元。
如今,铜仁生态食品已凭借独特风味与过硬品质,在市场上收获良好口碑,成为拉动地方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下一步,铜仁将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为引领,不断拓展生态食品产业版图,向全国乃至全球递出铜仁的绿色名片,让更多人品尝到铜仁的生态韵味。
生态饮品:从“源头好水”到“生态佳饮”,清泉绿叶酿芬芳
位于思南县鹦鹉溪镇的梵净山山泉水厂,坚持“依山建厂、傍水取源”,生产出的富含锶、钒等微量元素的饮用水,畅销省内外市场。“我们的产品已全面覆盖珠三角市场。截至今年9月,该区域销售额突破800万元,预计全年总销量将突破20万吨。”梵净山山泉水厂厂长杨聂飞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这股清甜的山泉,正是铜仁生态饮品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铜仁地处武陵山腹地,境内有229条河流纵横交织,年可开发利用淡水资源达132.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富含40多种微量元素,41个水源点达到饮用和理疗天然矿泉水标准,6个水源点品质可媲美世界级品牌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好水酿佳饮,清泉润万家。这份生态馈赠吸引了行业巨头纷至沓来,农夫山泉在此建成两座现代化工厂,年产天然水及饮料约85万吨,连续两年入围“10亿元部落”;屈臣氏、好彩头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与梵净山泉、清心露、高原清泉等本地品牌形成梯队,构建起涵盖饮用天然矿泉水、功能饮料、特色茶饮等特色水产业体系。2024年,铜仁市天然饮用水产量突破320万吨,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达到144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亿元,缴税1.8亿元,在全省天然饮用水产业内缴税第一,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新赋能让生态饮品焕发新活力。铜仁立足生态资源,推动饮品品类跨界融合,催生出一批特色新品。贵州蓝精灵食品有限公司以梵净山优质水源为基底,融合本地生态原料,打造的特色抹茶精酿饮品,凭借独特风味和“线上+线下”双线布局,产品实现区县全覆盖并辐射周边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而贵州山山谷农业有限公司,则将本地盛产的梵净山绿茶与山泉水结合,研发出口感酸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茶酵素饮品,不仅填补了区域特色饮品的市场空白,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茶产业种植,实现“一杯饮品”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的增收共赢。
从梵净山麓的现代化厂房到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铜仁生态饮品产业已形成“水源保护—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发展模式,汩汩清泉不仅是消费者杯中的佳饮,更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活水”。
生态药品:从“梵净药库”到“产业高地”,道地药材变“金名片”
时下,正值淫羊藿移栽的黄金时节。在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淫羊藿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熟练地进行移栽工作,一株株嫩绿的淫羊藿幼苗迎风摇曳。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为林下种植淫羊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林下淫羊藿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产业覆盖全县9个乡镇、71个行政村,扎根山林的特色中药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黔地无闲草,遍地皆灵药。作为贵州“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铜仁境内有野生中药材品种2287种,其中药用植物2086种、药用动物175种、药用矿物26种,涵盖黄精、天麻、淫羊藿、缬草、八月瓜、吴茱萸等品种,堪称“梵净药库”。

依托资源禀赋,铜仁精准规划布局“两山两江”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布局以德江为核心的天麻种植区,以印江、石阡为核心的黄精种植区,以江口为核心的淫羊藿和缬草种植区,以德江、思南为核心的花椒种植区,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大力发展以黄精、天麻、淫羊藿等为重点的生态特色药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为做大做强生态药品产业,全市先后引进国药集团、江苏扬子江药业、同德药业、御元堂等优强企业,大力培育德江洋山河、石阡古耕农牧、江口苗药等本地优秀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精深加工提质增效,让铜仁成为道地药材种植、精深加工、高端药品生产的优选之地。

目前,铜仁已创建了德江、石阡、印江3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大县,培育经营主体1586家,建有2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企业35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家,“定制药园”示范单位18家。同时,培育出梵净山黄精、江口淫羊藿、德江天麻3个贵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同德黄精片、龙洞湾牌天麻、洋山河牌天麻、古耕农牧牌黄精系列产品、小绵羊牌缬草精油、贵露牌天麻、易伙伴牌罗汉果、黔芸两江牌花椒、净山仙草牌石斛面条、乌江仁草牌白及黄精酒等10个铜仁市绿色(中药材)农产品品牌。

如今,铜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产值突破50亿元 一株株道地药材正变成“药财”,生态药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生态食品的“品牌升级”,到生态饮品的“活水生金”,再到生态药品的“药财两旺”,铜仁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崛起。展望未来,铜仁将坚持以生态“三品”产业为笔,推动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上一篇:黔东南服饰,为何惊艳了乌蒙山?
下一篇:中国咖啡的滇黔“双城记”